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品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律名篇。全诗以"巴山楚水"的贬谪记忆起笔,"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浓缩时空错位感,"沉舟病树"的哲理意象完成精神涅槃,终以"杯酒长精神"的豁达收束。诗人将个人荣辱升华为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照,其"千帆过""万木春"的千古名句,以腐朽与新生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中唐诗歌"穷而后工"的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作于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途中,时年55岁的诗人在扬州遇见白居易(乐天)。诗中"二十三年"累计了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贬谪岁月,"烂柯"典出《述异记》喻世事沧桑。作为酬答诗中的哲理典范,其"沉舟侧畔"一联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唐人七律之冠",清代纪昀称:"此是梦得(刘禹锡)一生最得意语,亦白傅(白居易)所称'诗豪'之实也。"

翻译注释

翻译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1)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2)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二十二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

(3)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

(4)怀旧:怀念故友。

(5)吟:吟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7)到:到达。

(8)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0)侧畔:旁边。

(11)病树: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12)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3)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全文拼音版

chóutiānyángzhōuchūféngshàngjiànzèng
shānchǔshuǐliángèrshísānniánzhìshēn
怀huáijiùkōngyínwéndàoxiāngfānlànrén
chénzhōupànqiānfānguòbìngshùqiántóuwànchūn
jīntīngjūnzànpíngbēijiǔzhǎngjīngshén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郑风·子衿

〔先秦〕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别云间

〔明代〕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