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睢阳作

〔唐代〕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作品简介

《守睢阳作》是唐代将领张巡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生动地记录了张巡等人所领导的睢阳保卫战异常艰苦的过程,表达了将士们坚韧不拔、誓死抗击叛军的坚强决心,是作者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杰作。全诗形象鲜明传神,语言简洁生动,风格慷慨壮烈,颇具英雄之气。

创作背景

睢阳是唐王朝江淮财赋的通道,安史之乱起,成为朝廷与叛军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所部十万余人围攻睢阳。睢阳守将许远急忙向当时屯兵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闻讯,当即奔赴睢阳,与许远合力御敌,困守经年,战斗惨烈。张巡《谢加金吾表》云:“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时,是贼灭亡之日。”后以粮断城陷,张巡与许远、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睢阳陷落时,唐军已攻克西京。《旧唐书》载:“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这首《守睢阳作》诗即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危急时所写。

翻译注释

翻译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作空城,日渐艰危。

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

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

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注释

(1)接战:指交战。

(2)侔:等同。

(3)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4)若:一作“效”。

(5)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6)厌:压住。

(7)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8)裹疮:指包扎伤口。

(9)饮血:指浴血奋战。

(10)陴: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11)移:改变。

(12)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全文拼音版

shǒusuīyángzuò
jiēzhànchūnláichéngjiànwēi
wéimóuyuèyūnfēnshǒuruò
yànhuángchénshíjiāngbáihuī
guǒchuāngyóuchūzhènyǐnxuègèngdēng
zhōngxìnyīngnánjiānzhēnliàng
rénbàotiānxīnshī

作者介绍

张巡(709—757),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开元末进士,天宝中为真源令。安史乱爆发,起兵抗敌,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后与许远一同坚守睢阳,最后粮尽援绝,城陷就义。《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相关推荐

履道春居

〔唐代〕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

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黄溪夜泊

〔宋代〕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魏晋〕陶渊明

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颸。

不驶亦不驰,飘飘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

流目视西园,烨烨荣紫葵。

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

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

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忆秦娥·梅谢了

〔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唐多令·柳絮

〔清代〕曹雪芹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