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燕子衔泥来去的实景,借以表达离情凄凉。下片写对于恋人归来场景的想象,表现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最后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语,香未燃烬也意味着心犹未泯的内蕴,含婉凄清之至。全词清新淡雅、静穆闲适,颇具有美妙的情趣。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妒他飞去却飞回。
一骑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博山香烬未全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这首词写江南风物,应当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扈从江南之时,纳兰患病,得以片刻休息,而作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闺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脂粉塘已长满了绿苔,但见小燕子飞来飞去衔泥建巢,心生忌妒。想自己的心上人却不能归来,她多么想自己的爱人能飞回到她的身边。
于是想象着,自己的爱人骑着骏马从近处的梅里出或是驾一片白帆从遥远的藕花深处而来。那是多么浪漫多么令惊喜的事情呀。可惜这仅有的一点愿望只是想像罢了。只能对着那博山炉中似尽非尽的香烬发呆。
注释
(1)脂粉塘:江南溪名,传说为春秋时西施沐浴之溪塘。南朝梁任舫《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灌妆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这里指闺阁之外的溪塘。
(2)营垒:营建巢穴。
(3)梅里:江南地名,传说为吴国始祖太伯的居处。
(4)片帆:孤舟,一只船。
(5)藕溪:在江苏无锡西北。
(6)博山: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
(7)香烬:谓炉中的香已烧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钗燕笼云晚不忺,合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浣溪沙·万顷风潮不记苏
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
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醉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