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寄王卿

〔唐代〕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作品简介

《登楼寄王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前两句略露心迹,后两句描述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这首诗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空灵而深婉,颇有诗味。

创作背景

诗人与王卿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诗人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登楼寄王卿》这首七绝。

翻译注释

翻译

登上楼阁观景,攀上丛林览胜,只恨当年和我一起携手登楼,相约上山的王卿已经远去多时,景同而人已无。

面对着苍茫天空,滔滔大海,引起我无限情思。秋风吹拂的山下,传来断断续续的砧杵声。极目远眺,荆榛树丛莽莽一片,一望无际,几乎塞满了全郡的每一处。

注释

(1)阁:险峻处架木通行的小路。

(2)恨不同:恨不能共同踏阁。

(3)楚云沧海:指诗人在楚地,而王卿在海滨。

(4)数家:极言人烟寥落。

(5)砧杵:捣衣所用的工具。这里是砧杵声,指代秋声。

全文拼音版

dēnglóuwángqīng
pānlínhèntóngchǔyúncānghǎiqióng
shùjiāzhēnchǔqiūshānxiàjùnjīngzhēnhánzhōng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1),字义博,唐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风格淡远清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等,以简练笔墨绘自然之趣。出身关中望族,少任侠使气,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作透露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与悯民之思,是中唐山水诗派重要代表。

韦应物的诗

相关推荐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霍山驿楼

〔唐代〕李商隐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

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登华山

〔清代〕袁枚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登锦城散花楼

〔唐代〕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登岳阳楼

〔宋代〕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登洛阳故城

〔唐代〕许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登总持阁

〔唐代〕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登杭州城

〔唐代〕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登蒋山开善寺

〔唐代〕崔峒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下界千门见,前朝万事非。

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