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唐代〕翁绶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

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

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作品简介

《陇头吟》是唐代诗人翁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萧条景色,指出那些骄横的封侯者都是无功受禄的人,表现出在外征战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建功立业的拳拳爱国之心。全诗沿着起兴、烘托、议论的线索渐次展开,情感的抒发由平缓而浓烈,最后卒章显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陇头吟》此诗写征人思乡。中晚唐时期,受外部利益驱使,唐朝与突厥、吐蕃、回鹘、南诏、奚、契丹等民族政权间,时不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军事碰撞。由此而带来的与各种因战争而滞留不归人员问题,受到诗人们的关注。相对于盛唐诗人,中晚唐诗人更注意以平等与同情心理去观照这批征人群体,因此出现了大量以征人思乡为题材的诗作。翁绶的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陇水缓缓地流着,陇树秋来叶黄,长年的陇上戍边人整日思念故乡。

马在北风急吹中叫出了残月,大雁在寒云覆盖的荒原上南飞带走了征人长长的思量。

夜深人静弯月升上林头,照亮了戍卒的剑戟,平沙辽远,望尽水边的牛羊。

那些能够封侯的人都横行无忌,却没有平定边疆为国建功。

注释

(1)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

(2)潺湲:水慢慢流动。流水声。

(3)陇树:陇山一带的树木。泛指边塞之树。

(4)陇上:泛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

(5)斜日:西斜的落日。

(6)朔风:北风,寒风。朔:北方。

(7)寒云:寒天的云。

(8)边思:边塞征人的思念。

(9)残月:黎明时分的月亮。

(10)平沙:漠漠的沙原。对“轻沙”“重沙”而言,指广阔的沙原。

(11)横行:趾高气扬,横行霸道。

(12)俱足:俱已足够,都已足够。

(13)封侯者:本为分封诸侯,这里指行赏封官的人。

(14)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带地方。

(15)未央:本为汉宫名,借指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全文拼音版

lǒngtóuyín
lǒngshuǐchányuánlǒngshùhuángzhēngrénlǒngshàngjǐnxiāng
xiéshuòfēngyànguòhányúnbiānzhǎng
cányuèchūlínmíngjiànpíngshāshuǐjiànniúyáng
héngxíngfēnghóuzhěshuízhǎnlóulánxiànwèiyāng

作者介绍

翁绶(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登进士第。辛文房谓其“工诗,多近体,变古乐府,音韵虽响,风骨憔悴,真晚唐之移习也。”(《唐才子传》卷八)。《全唐诗》存诗八首、断句一联。诗多为七律,其中用乐府旧题者六首。

翁绶的诗

相关推荐

陇上歌

〔南北朝〕佚名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䯅骢父马铁镂鞍,七尺大刀奋如湍。

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䯅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陇头吟

〔唐代〕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陇西行·天上何所有

〔两汉〕佚名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

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陇头歌辞三首

〔南北朝〕佚名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陇西行

〔唐代〕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