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

〔宋代〕周邦彦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作品简介

《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回忆前一个春天的生活片断,从雨后轻寒、海棠花谢的细节,表现出作者对已逝年华的惋惜和追念。下片则着眼于目前又一个春暖花开的美景,进行今昔对照,愈发珍惜大好的春光。全词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写出了作者对少年情怀的无限眷恋。

创作背景

周邦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7年),教授庐州,时年三十二岁,翌年即流寓荆州十,至元佑八年春天,才离开荆州赴溧水任所。这阕《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词是在元佑八年以前荆州所作,此时作者在三十二岁至三十八岁之间。

翻译注释

翻译

像用南阳黛青涂抹了晴日的山峦。身着单衣承受着清晨的轻寒。一夜的春风吹过,海棠花纷纷调零,我在小楼上卷起竹帘观看。

如今艳阳高照明丽如洗,我骑着宝马在暖风里来到城南。在旧日曾游的园林里,喜的是无风无雨的天气,还有春鸟叭叭嗑渣似报一切平安。

注释

(1)少年游:词牌名。陈本、吴钞本、宛钞本、王刻本、朱刻本、调名下注“黄钟”。罗笺、孙本从《白雪》、毛本、郑本题“荆州作”。

(2)南都:指湖北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荆州在春秋时为楚国郢都,梁元帝萧绎建都于此,称南都。唐肃宗上元初年置南都。

(3)扫晴山:李商隐《代赠二首》:“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陈本:“乃晴明远山之色也,今人有远山眉。”

(4)耐:与奈通用。孙本从毛本作“奈朝寒”。唐·韩偓《浣溪沙》:“六铢衣薄惹轻寒。”南唐李煜《浪淘沙》:“罗衾不耐五更寒。”

(5)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6)丽日:美好的日子。南朝宋·张正见《赋得日中市朝满诗》:“云阁绮霞生,旗亭丽日明。”孙本:“陈注作者误为庾肩吾。”

(7)南陌:南面的道路。南朝梁·沈约《临高台》:“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8)雕鞍:借指宝马。南唐冯延巳《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北宋王安石《送丁廓秀才三首》:“殷勤陌上日,为客暖征鞍。”

(9)旧赏园林:化用北宋王安石《残菊》:“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陈本:“王介甫诗‘中宵风雨暝园林,零落黄花满地金。’”

(10)春鸟报平安:化用唐·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杜甫《春鸟》:“日日报平安。”

全文拼音版

shǎoniányóu··nándōushídàisǎoqíngshān
nándōushídàisǎoqíngshānbáonàicháohándōngfēnghǎitánghuāxièlóushàngjuǎnliánkàn
érjīnmíngnánnuǎndiāoānjiùshǎngyuánlínfēngchūnniǎobàopíngān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负责整理宫廷乐律。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先河,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等,语言典丽,结构严谨。著有《清真集》,其创制的《六丑》《花犯》等新调丰富了词牌形式。作为婉约派集大成者,其词作对宋词格律化发展影响深远,王国维评"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周邦彦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游·重阳过后

〔宋代〕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少年游·草

〔宋代〕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茵。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少年游·戏平甫

〔宋代〕姜夔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少年游·江南节物

〔宋代〕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