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内

〔宋代〕陈师道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作品简介

《送内》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后山先生集》中。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眼前的场景,以及将与妻儿分别的悲况。后八句为第二部分,写自己对远行的妻子倾诉了离情别绪,以及对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社会深致不满。这首诗风格简劲、浑厚、沉郁,因事见情,曲折详至,极尽诗家运笔变化之妙。

创作背景

元丰七年(1084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师道生计无着,只好让妻子儿女随从入川。他本人因为家有老母和妹妹,不能同行。《送内》这首诗是在临别之时送给他妻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母鹿雌獐都爱怜其子,燕雀之禽各从其类。

我与你成为夫妻,结婚五年,已有三次与你分离。

我怎能不想念我的儿女,母亲老了,妹妹也用起了簪子。

我和儿女一样跟随自己的母亲,虽有慰藉但也是非悲痛。

你去的地方那么遥远,何时才能归来与我相见。

三年后能否会面也难以预料,白头也已经遥遥无期。

农家的田地,只要不错过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挨饿。

无穷的苦水只好往肚子里咽,心里有满腔的怨恨,但是怨恨哪一个呢?

注释

(1)麀:母鹿。

(2)虞:雌獐。

(3)顾其子:爱怜其子。

(4)各自随:各从其类。

(5)已笄:谓到了待嫁年龄。笄:簪子,用以插住挽起的头发。

(6)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故作达观,给悲哀的气氛增添诙谐和风趣。

(7)三岁不可道:谓三年后能否会面也难以预料。

(8)白首以为期:从《文选·古诗》“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化出,隐含明德自持、誓老相待之意。

全文拼音版

sòngnèi
yōuyànquèyǒusuí
wéiniánsānbié
ér怀huáilǎomèi
cóngbēi
guānwàndàodāngguī
sānsuìdàobáishǒuwéi
bǎiwèiwéiduōshùkǒu
tūnshēnggǎnjìnyuàndāngguīshuí

作者介绍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陈师道的诗

相关推荐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代〕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送陈章甫

〔唐代〕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春

〔宋代〕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唐代〕李白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