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塞上听吹笛》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翻译注释
翻译
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
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注释
(1)雪净:冰雪消融。
(2)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3)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4)羌笛:羌族管乐器。
(5)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6)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7)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塞下曲四首·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上曲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将飞至今。
塞下曲五首·其三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塞鸿秋·分分付付约定偷期话
分分付付约定偷期话,冥冥悄悄款把门儿呀。
潜潜等等立在花阴下,战战兢兢把不住心儿怕。
转过海棠轩,映着荼縻架,果然道色胆天来大。
塞下曲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塞芦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塞鸿秋·雨余梨雪开香玉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
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
王维旧图画,杜甫新诗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