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

〔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注释

(1)雪净:冰雪消融。

(2)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3)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4)羌笛:羌族管乐器。

(5)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6)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7)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塞上听吹笛拼音版

sàishàngtīngchuī
xuějìngtiānhuányuèmíngqiāngshùlóujiān
jièwènméihuāchùluòfēngchuīmǎnguānshān

作品简介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塞上听吹笛》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塞上

〔唐代〕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塞上曲

〔唐代〕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塞上

〔宋代〕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塞上梅

〔唐代〕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