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作

〔唐代〕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作品简介

《中元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抒写与女冠的恋情诗,首联写中元节寺观法会的热闹景象以及借此与女冠幽会的情景,颔联用两个爱情婚姻典故写自己与女冠幽会定情而不能结夫妇之好,颈联用两个人神恋爱典故写自己为女冠的姿慧深情而神魂颠倒,尾联写自己希望能与女冠永结琴瑟之好的心愿。这首诗运用众多有关恋爱的美丽传说和典故,将诗境烘托得虚无缥渺、扑朔迷离,抒写出一种富于浪漫气息和神秘色彩的爱情生活,显示出深情绵邈、哀感顽艳的风格。

创作背景

《中元作》这首诗历来被认为隐约迷离,索解不易,人们对于它所描写的内容,作者的感情态度,也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唐朝统治者认道家始祖李聃为自己的祖先,大加尊崇,致使道教空前兴盛。入道者有不少女子,其中有公主、宫女以及大官缭地主的姬妾,致使女冠盛行。李商隐在二十多岁时曾“学仙玉阳东”。玉阳,即玉阳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唐睿宗第九女昌隆公主修道于此,改封玉真公主。唐玄宗署其门曰灵都观。诗人学仙玉阳期间,结识了不少女冠。据苏雪林、陈贻焮、杨柳等学者考证,诗人曾热恋过玉阳灵都观的一个女冠,姓宋,她还有个义姐妹,后来移居长安华阳观。诗人有《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碧城三首》等作都是题咏宋华阳姐妹的。(见苏雪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陈贻焮《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杨柳《李商隐评传》)李商隐《曼倩辞》:“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闲。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抒写他在七夕“穿针夜”对这位姓宋的女冠一见倾心的情事。从这首《中元作》的日期揣测,此诗则是进一步写他趁中元节法会之便,与她定情以及归后相思、希永好合的心愿,是一首抒写与女冠的恋情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鲜红的幡节凌空飘摇,道观里外人山人海,在这隆重的中元节我看见你也在寺中朝拜。

我虽然像羊权一样得到你送的金条脱,可到头来终归不如温峤虚送了玉镜台。

我曾经闻潇潇暮雨从梦中惊起,但仍苦苦追觅不怕迷路为着那春花有一天盛开。

有娀女居处并没有远在瀛州,怎能不让青鸟传信而让那鸩鸟为媒?

注释

(1)中元:时节名。本是佛教节日,后来道教学习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旧时道观在这一天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斋。

(2)绛节:指中元日大设道场时所设的幡节、龙伞、衣裳之制。

(3)飘飖:飘摇。

(4)上清:道家仙境,这里指道观。

(5)羊权:东晋穆帝时人。

(6)条脱:同“跳脱”,臂饰、腕钏。《真诰》载,晋时女仙萼绿华深夜降至羊权家,赠诗一篇,并赠金玉条脱等物。

(7)温峤:西晋太原祁县人。元帝时,为刘琨右司马。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

(8)省:领略。

(9)雨过:宋玉《高唐赋》记楚王在高唐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以喻男女间的欢会。

(10)迷路:用东汉时刘晨、阮肇遇仙女典故。传说东汉永平中,郯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家。半年后回乡,子孙已过十代。后重入天台山访女,踪迹渺然。

(11)有娀:古国名。这里指有城女,借指诗人钟情的女道士。

(12)未抵:不如。

(13)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

(14)青雀:即青乌,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信使。唐人多用来指为女道士传递情书的使者。

(15)鸩鸟媒:恶鸟作媒人,喻好事不成。屈原《离骚》有“吾令鸩鸟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之句。

全文拼音版

zhōngyuánzuò
jiàngjiépiāoyáogōngguóláizhōngyuáncháobàishàngqīnghuí
yángquánjīntiáotuōwēnjiàozhōngjìngtái
céngshěngjīngmiánwénguòzhīwèihuākāi
yǒusōngwèiyíngzhōuyuǎnqīngquèzhènniǎoméi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中秋

〔宋代〕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中秋月

〔唐代〕张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中秋京邸

〔清代〕邹祗谟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

吴歌闻隔院,边调入征笳。

北阙横秋色,西山隐暮霞。

故园丛桂树,应发昔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