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问齐使

〔先秦〕佚名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作品简介

《赵威后问齐使》出自《战国策·齐策》,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本文通过赵威后的连续七问,都是围绕一个“民”字,表现了这位女政治家治国应该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进步思想。

创作背景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赵威后问齐使》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地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翻译注释

翻译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

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

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

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注释

(1)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

(2)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

(3)发:启封。

(4)岁亦无恙耶:收成还好吧?岁,收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5)说:通“悦”。

(6)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

(7)苟:假如。

(8)故有:一说“故有问”。

(9)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10)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11)有粮者亦食: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12)有衣者亦衣:衣(yì),拿衣服给人穿。

(13)不业: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业。

(14)叶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

(15)鳏:老而无妻。

(16)恤:抚恤。

(17)独:老而无子。

(18)振:通“赈”,救济。

(19)息:繁育。

(20)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21)彻:通“撤”,除去。

(22)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

(23)瑱:一种玉制的耳饰。

(24)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25)胡为至今不朝也: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封婴儿子为命妇,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

(26)子万民:以万民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

(27)於陵子仲:齐国的隐士。於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28)索:求。

全文拼音版

zhàowēihòuwèn使shǐ
wáng使shǐ使shǐzhěwènzhàowēihòushūwèiwēihòuwèn使shǐzhěyuēsuìyàngmínyàngwángyàng
使shǐzhěshuōyuēchénfèng使shǐ使shǐwēihòujīnwènwángérxiānwènsuìmínxiānjiànérhòuzūnguìzhě
wēihòuyuērángǒusuìyǒumíngǒumínyǒujūnyǒushěběnérwènzhě
nǎijìnérwènzhīyuēyǒuchùshìyuēzhōngziyàngshìwèirényǒuliángzhěliángzhěyǒuzhězhěshìzhùwángyǎngmínzhìjīn
shèyángziyàngshìwèirénāiguānguǎzhènkùnqióngshìzhùwángmínzhězhìjīn
běigōngzhīyīngérziyàngchèhuánzhènzhìlǎojiàyǎngshìjiēmínérchūxiàoqíngzhěwèizhìjīncháo
èrshìcháowángguóziwànmín
língzizhòngshàngcúnshìwèirénshàngchénwángxiàzhìjiāzhōngsuǒjiāozhūhóumínérchūyòngzhěwèizhìjīnshā

相关推荐

赵十四兄见访

〔唐代〕王昌龄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赵简子元日放生

〔先秦〕列子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宋代〕司马光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 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