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

〔唐代〕徐凝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作品简介

《八月十五夜》是唐代诗人徐凝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中秋明月为主题,展现了瑰丽的神话想象与人间痴绝的赏月情态。前两句"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以工笔描绘月宫仙姿,后两句"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直抒赏月之痴,在"常娥端正"的静态美感与"看不眠"的动态沉醉间形成巧妙张力。全诗语言明快,意象清新,既延续了唐代中秋诗的神话传统,又以"十二峰"的地理实指和"看不眠"的生活化表达,体现了中唐诗歌向世俗化、个性化的转变。

翻译注释

翻译

中秋的夜空高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仙女嫦娥端坐在鲜艳的桂树下。

一年中没有哪一天能像今夜这样,通宵达旦地在十二峰前欣赏月色。

注释

全文拼音版

yuèshí
jiǎojiǎoqiūkōngyuèyuánchángéduānzhèngguìzhīxiān
niánshìjīnshíèrfēngqiánkànmián

作者介绍

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主要活动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精研吟咏,无意进取。唐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后游于长安,竟无所成(一说官至侍郎),遂归隐故里,优游而终。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有交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相关推荐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唐代〕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宋代〕张炎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宋代〕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八月并州雁

〔金代〕元好问

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八归·秋江带雨

〔宋代〕史达祖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八月十五夜

〔唐代〕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