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注释
(1)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
(2)馨:香。
(3)蒙蒙:形容雨点细小。
(4)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1)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
(2)馨:香。
(3)蒙蒙:形容雨点细小。
(4)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一》此诗为唐末诗僧贯休田园组诗中的代表作,以白描手法勾勒山居春晚的鲜活画卷。首句"柴门寂寂"与"黍饭馨"形成静与味的多感官联动,次句"烟火""春雨晴"展现山家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后两句尤具动态情趣:"蒙蒙"状庭花带雨之态,"泠泠"拟溪水清越之声,结句更以小儿啼闹索要树莺的场景,赋予全诗盎然生趣。贯休虽以罗汉画和狂草闻名,此诗却体现其诗风中少见的质朴清新,堪称晚唐田园诗的逸品。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一》作于贯休避乱隐居婺州(今浙江金华)期间(约880年)。时值黄巢起义,贯休辗转江南,目睹战乱中的山野桃源。诗中"春雨晴"暗含对时局转安的期盼,"小儿啼莺"的细节则反映乱世中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作为诗僧,贯休突破"蔬笋气"的局限,此诗与同时期《酷吏词》的尖锐批判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其"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的多维创作面貌。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裌衣新著倦琴书,散策池塘返照初。
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贱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