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

〔宋代〕王安石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作品简介

《古松》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即写古松的茂盛与高耸,且独立丛林之外;颔联拓开背景,千山万壑,风生月照,渲染衬托,突出形象;颈联议论,看似代古松发言,实则是说古松秉天地之心,立身纯洁;尾联说古松材为世出,正逢廊庙需求之际,然而,若无良匠,其他人就不要随意采伐了。此篇所写古松,形象高俊,立身纯洁,既具献身精神,有具处世理性,确是诗人自我写照。此诗艺术形象鲜明,从高、低、远、近等多种角度来描绘古松,视觉的移动面极宽,又加上风响、月照等等,使画面繁复而又清晰可赏。

创作背景

诸家未定此篇作年,当作于熙宁(1068-1077)以前。据传,德安(今属江西)名士王韶(1030-1081)曾为东林寺内古松赋诗一首:“绿皮皱剥玉嶙峋,高节分明是古人。解与乾坤生气概,几因风雨长精神。装添景物年年别,捭阖穹愁日日新。惟有碧霄云里月,共君孤影最乡亲。”王安石游庐山,见诗,甚爱之,因和诗一首云云。此松为东晋高僧慧远亲手植于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内。二松矗立,苍劲挺拔,气势不凡。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任提点江西刑狱,按临潘阳,曾召王令来会,可能同游庐山,得见王韶之作,遂有此诗。王令有《大松》诗:“十寻瘦干三冬绿,一亩浓阴六月清。莫谓世材难见用,须知天意不徒生。长蛟老蜃空中影,骤雨惊雷半夜声。却笑五株乔岳下,肯将直节事秦嬴。”疑即此时之作。

另一说,谓王安石游湖北罗田天堂寨(大别山主峰)下之降风殿,见殿后古松,遂赋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古松枝干高耸,有八百多尺,直上青天,迥然超出众木。

山谷里吹来的风,使古松在晩上发出响声,明月照着古松,在地上投下一片阴影。

古松长得这样高大,并不是人工用肥料栽培的结果,而是大自然的创造化育。

要是国家朝廷宗庙缺少良材,就当被取用,只是没有优良的工匠就不要砍伐它啊。

注释

(1)百余寻:形容古松长得很高。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青冥:青天高处。

(3)壑:山谷。

(4)粪壤:肥土。

(5)乾坤:天地、日月的代称。

(6)造化:创造化育,也指大自然。

(7)廊庙材:本指建筑朝堂宗庙的高大之材,引指可在国家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杰出人才。

(8)良匠:高明的匠人。

全文拼音版

sōng
sēnsēnzhígànbǎixúngāoqīngmínglín
wànfēngshēngchéngxiǎngqiānshānyuèzhàoguàqiūyīn
yīnfènrǎngzāipéiqiánkūnzàohuàxīn
lángmiàocáiyīngjiànshìliángjiàngxiāngqīn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安石的诗

相关推荐

古人谈读书(三首)

〔先秦〕佚名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古风·大车扬飞尘

〔唐代〕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古大梁行

〔唐代〕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古悠悠行

〔唐代〕李贺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古风·秦水别陇首

〔唐代〕李白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