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樱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很有可能是作者自喻为樱桃而作的,前两句言樱桃为众鸟含尽,而自己远滞他方未能归去,后两句写樱桃树叶茂如帏,在咀嚼着无边的寂寞,隐含作者一生的寄人篱下之状。这首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作者自己的境况,含蓄蕴藉,语言平淡而朴实,感情真挚而深沉。
嘲樱桃
朱实鸟含尽,青楼人未归。
南园无限树,独自叶如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历代释者对此诗创作缘由有各种分析,如姚培谦之“此为不能自守者发”,冯浩之“此则专诉离情”,张采田之“疑皆为孝明(宣宗之母孝明郑太后)而作”,率皆无当诗意。结合诗人生平,《嘲樱桃》这首诗很有可能是作者自喻为樱桃而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树林中成熟的红樱桃,都已被莺鸟吃个精光。自从我去到青楼,至今尚未返回家乡。
南园中一天片树林,找不着红色的樱桃。走遍南园每片树林,只见树叶像碧绿的帏帐。
注释
(1)朱实:红色的果实。
(2)独自叶如帏:说南园无数树中,樱桃已被鸟吃光,只见树叶,十分茂盛。帏,帐帏,帏幕。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鹧鸪天·兰溪舟中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
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
过崔八丈水亭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乌江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前怪石供
《禹贡》:“ 青州有铅、松、怪石。”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岂古所谓“ 怪石”者耶?
凡物之丑好, 生于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 则今之凡石复为“ 怪” 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
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 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 虽然, 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 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