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前四句点明泛舟灵云池的时间和地点,由见“清川”而“思不穷”,为下文表达希望窦侍御汲引之意埋下伏笔;中间四句写泛舟之乐,思绪飘忽于舞台歌榭上,见夕阳映照,水天一色,整个秋空都充满边塞风物,照应了前面的“白露”和“清川”;后四句抒情,以弱羽凡鸟自喻,比窦氏为鹓雏鸿雁,“欲伴”表达了希望窦侍御汲引之意,同时照应“思不穷”。全诗主观理想和客观现实相融合,抒情方式则兼有直抒胸臆与情景交融。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此诗与《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是同时之作,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秋,当时高适在武威(今属甘肃)。
翻译注释
翻译
白露比平时早点降落,在清冷水波上思绪无穷。
虽然逍遥在池塘小船之上,身仍实在塞上军中。
看着水边树下的歌舞,歌声悠悠缭绕在晚风中。
夕阳与粼粼水波遥遥相接,满是清寒的边塞秋色。
游兴未尽当诚心留客时,欢聚也不要有什么忌讳。
谁会怜惜这弱羽凡鸟,但它还是愿意伴随鹓鸿。
注释
(1)窦侍御:名未详。侍御,御史台属官,赵璘《因话录》卷五载,唐人通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
(2)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农历七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先降,早寒之意。
(3)清川:指武威的灵云池。
(4)迥:《全唐诗》下注:一作“晚”。
(5)投辖:《汉书·陈遵传》:“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两端的键。后以“投辖”指殷勤留客。
(6)避骢:《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马御史。”后以“避骢”或“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此处点明窦侍御的身份,反用典故渲染主客相欢的气氛。
(7)弱羽:谦词,才浅力薄。
(8)鹓鸿:鹓雏、鸿雁飞行有序,比喻朝官班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其一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
世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九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