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代〕高适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作品简介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前四句点明泛舟灵云池的时间和地点,由见“清川”而“思不穷”,为下文表达希望窦侍御汲引之意埋下伏笔;中间四句写泛舟之乐,思绪飘忽于舞台歌榭上,见夕阳映照,水天一色,整个秋空都充满边塞风物,照应了前面的“白露”和“清川”;后四句抒情,以弱羽凡鸟自喻,比窦氏为鹓雏鸿雁,“欲伴”表达了希望窦侍御汲引之意,同时照应“思不穷”。全诗主观理想和客观现实相融合,抒情方式则兼有直抒胸臆与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此诗与《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是同时之作,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秋,当时高适在武威(今属甘肃)。

翻译注释

翻译

白露比平时早点降落,在清冷水波上思绪无穷。

虽然逍遥在池塘小船之上,身仍实在塞上军中。

看着水边树下的歌舞,歌声悠悠缭绕在晚风中。

夕阳与粼粼水波遥遥相接,满是清寒的边塞秋色。

游兴未尽当诚心留客时,欢聚也不要有什么忌讳。

谁会怜惜这弱羽凡鸟,但它还是愿意伴随鹓鸿。

注释

(1)窦侍御:名未详。侍御,御史台属官,赵璘《因话录》卷五载,唐人通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

(2)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农历七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先降,早寒之意。

(3)清川:指武威的灵云池。

(4)迥:《全唐诗》下注:一作“晚”。

(5)投辖:《汉书·陈遵传》:“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两端的键。后以“投辖”指殷勤留客。

(6)避骢:《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马御史。”后以“避骢”或“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此处点明窦侍御的身份,反用典故渲染主客相欢的气氛。

(7)弱羽:谦词,才浅力薄。

(8)鹓鸿:鹓雏、鸿雁飞行有序,比喻朝官班行。

全文拼音版

péidòushìfànlíngyúnchí
báishíxiānjiàngqīngchuānqióng
jiāngréngsāishàngzhōuzàijūnzhōng
huànlínjīnshùráoxiàngjiǒngfēng
yángliánshuǐbiānmǎnqiūkōng
chéngxìngtóuxiáyāohuāncōng
shuíliánchíruòyóubànyuān鸿hóng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唐代〕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唐代〕李白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