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作品简介

《送李侍御赴安西》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指马待发,英风凛然;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沉雄而又含蓄;颈联“虏障燕支北”承“万里外”写李侍御将去之地,“秦城太白东”承“一杯中”写饯行之地;尾联劝其勿以离别而惆怅,只须看取宝刀,大展雄图。全诗声调响亮,节奏高亢有力,处处为志士壮行,为友人增气。句式雄壮,情感豪迈。

创作背景

《送李侍御赴安西》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高适当时在长安。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也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

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离别时不要难过,看取宝刀称雄。

注释

(1)飞蓬:被风吹荡的蓬草,古时常以此喻游子。

(2)骢:指黑色的骏马。

(3)虏障:指防御工事。

(4)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5)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6)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

(7)惆怅:失意、难过。

(8)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全文拼音版

sòngshìān西
xíngduìfēipéngjīnbiānzhǐtiěcōng
gōngmíngwànwàixīnshìbēizhōng
zhàngyānzhīběiqínchéngtàibáidōng
húnchóuchàngkànbǎodāoxióng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送别

〔唐代〕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从兄郜

〔唐代〕方干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送春

〔宋代〕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送朱生

〔宋代〕欧阳修

万物各有役,无心独浮云。

遂令幽居客,日与山云亲。

植桂比芳操,佩兰思洁身。

何必濯于水,本无缨上尘。

送僧浩初序

〔唐代〕柳宗元

儒者韩退之与予善,尝病予嗜浮屠言,訾予与浮屠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予,且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屠。”

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屠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

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

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屠游以此。

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此人寓退之,视何如也。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唐代〕刘禹锡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