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宋代〕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作品简介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写思妇闺情之作,是词人青少年时的作品,主要摹写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愁和内心少为人知的深深悲哀。上阕写抒情女主人公的外貌与情态,下阕写她的心情愁思。全词景物描写与情感的表达浑然一体,风格清丽秀雅,是典型的婉约词风。

创作背景

清人沈雄《古今词话》引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这首词是周邦彦写给汴京名妓李师师的,但此说未必可信。《清真词》编此词人“春景”类,无题,考其内容,显然是描写“闺情之作”。周邦彦年轻时在汴京作太学生及太学正期间,曾结识了一些歌女,这首词即是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来揭示歌女内心的痛苦的。这一歌女形象,可以视作汴京城中众多歌女悲苦命运的典型概况。

翻译注释

翻译

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注释

(1)共:介词,同、跟。

(2)春山:古诗中一般将美人的秀眉比喻为春山。春山:春天里的山野。

(3)可怜:可惜。

(4)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

(5)湿:沾湿,打湿。此句用李商隐《天涯》:“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枝。

(6)恐花也、如人瘦:罗忼烈云: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程垓《江城梅花引》“一夜被花憔悴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朱淑真《菩萨蛮》“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皆自清真句化出。

(7)清润:形容她吹萧时乐声清亮幽润。

(8)玉箫:玉制的箫,此处为箫的美称。

(9)闲久:闲置巳久,久未吹箫。

(10)知音:喻知心人。

(11)但:只。

(12)取:助词,表动态。

(13)亭:古代设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全文拼音版

luòsuǒ··méigòngchūnshānzhēngxiù
méigòngchūnshānzhēngxiùliánchángzhòujiāngqīnglèi湿shīhuāzhīkǒnghuārénshòu
qīngrùnxiāoxiánjiǔzhīyīnyǒuzhīlánchóudànwèntíngqiánliǔ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负责整理宫廷乐律。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先河,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等,语言典丽,结构严谨。著有《清真集》,其创制的《六丑》《花犯》等新调丰富了词牌形式。作为婉约派集大成者,其词作对宋词格律化发展影响深远,王国维评"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相关推荐

一落索·其二

〔宋代〕杨泽民

识尽人间甘苦。不如归去。

先来孤馆客愁多,更倾下、连宵雨。尽日登山绕树。

禄非尺素。竹鸡啼了杜鹃啼,甚都在、人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