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写思妇闺情之作,是词人青少年时的作品,主要摹写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愁和内心少为人知的深深悲哀。上阕写抒情女主人公的外貌与情态,下阕写她的心情愁思。全词景物描写与情感的表达浑然一体,风格清丽秀雅,是典型的婉约词风。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清人沈雄《古今词话》引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这首词是周邦彦写给汴京名妓李师师的,但此说未必可信。《清真词》编此词人“春景”类,无题,考其内容,显然是描写“闺情之作”。周邦彦年轻时在汴京作太学生及太学正期间,曾结识了一些歌女,这首词即是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来揭示歌女内心的痛苦的。这一歌女形象,可以视作汴京城中众多歌女悲苦命运的典型概况。
翻译注释
翻译
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注释
(1)共:介词,同、跟。
(2)春山:古诗中一般将美人的秀眉比喻为春山。春山:春天里的山野。
(3)可怜:可惜。
(4)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
(5)湿:沾湿,打湿。此句用李商隐《天涯》:“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枝。
(6)恐花也、如人瘦:罗忼烈云: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程垓《江城梅花引》“一夜被花憔悴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朱淑真《菩萨蛮》“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皆自清真句化出。
(7)清润:形容她吹萧时乐声清亮幽润。
(8)玉箫:玉制的箫,此处为箫的美称。
(9)闲久:闲置巳久,久未吹箫。
(10)知音:喻知心人。
(11)但:只。
(12)取:助词,表动态。
(13)亭:古代设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一落索·天上粉云如扫
天上粉云如扫,放小楼清晓。古今何处想风流,最潇洒,龙山帽。
人似年华易老,且芳樽频倒。西风于我更多情,露金靥,篱边笑。
一落索·正向溪堂欢笑
正向溪堂欢笑,忽惊传新诏。马蹄准拟乐郊行,又欲近、长安道。
鹳鹊楼边初到,未花残莺老。崔徽歌舞有余风,应忘了、东平好。
一落索·积馀以满江红喜雪词见示因作忆梅词答之
本是谢家吟絮。记怀豪素。声声合唱满江红,好倩小红低谱。
况值岁华云暮。春风闲度。者回消息到梅花,浑不见花开处。
一落索·小桃风撼香红碎
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
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用赵达夫赋金林檎韵
锦帐如云高处,不知重数。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泥污,问花花诉。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一落索·欲寄相思情苦
欲寄相思情苦。倩流红去。满怀写不尽离愁,都化作、无情雨。
渺渺暮云春树。澹烟横素。夕阳西下杜鹃啼,怨截断、春归处。
一落索·其二
识尽人间甘苦。不如归去。
先来孤馆客愁多,更倾下、连宵雨。尽日登山绕树。
禄非尺素。竹鸡啼了杜鹃啼,甚都在、人愁处。
一落索·春雨缠绵偶以遣闷
晓雾溟濛庭树。弄晴无据。
深垂帘幕护轻寒,却约得、炉香住。燕燕莺莺无语。
恼将春去。只多落絮与飞花。还未到、听秋雨。
玉连环·和石亭赏灯
綵棚灯障千花簇。影摇红烛。
更阑客醉且淹留,月影在、阑干曲。满座锦衣花幞。
雅吟追逐。不须檀板共金钗,如此乐、今生足。
一落索·新柳·其二
缕缕鹅黄拂晓。弄烟轻袅。
宜春花外万丝金,记朝罢、惊啼早。学舞楚腰犹小。
不禁寒悄。近来张绪减风流,又恐被、蛾眉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