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亭

〔宋代〕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浩渺太湖之上,飘浮着一叶断云般的小帆。湖中鲈鱼白亮亮如同美玉,柑桔宛若金子金灿灿。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我想写一首新诗寄往遍植桑些的家乡,告诉亲人:这垂虹的秋色呵,弥漫了中国的东南!

注释

(1)垂虹亭:亭名,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2)断云一叶:指船。一叶,帆船。

(3)洞庭:注者或谓太湖別名,非乃山名,指江苏苏州西南太湖中二小岛,洞庭东山(今与陆连)、洞庭西山。《文选》李善注:“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石室,俗谓洞庭。”

(4)玉破鲈鱼金破柑:形容洁白如玉的鲈鱼和霜后金黄的柑橘。破,剖开。

(5)桑苎:桑兰,桑树与苎麻,此处代指故乡。唐代陆羽号桑苎翁。他隐居吴兴,嗜茶,这里举陆以为同调

垂虹亭拼音版

chuíhóngtíng
duànyúndòngtíngfānjīngān
hǎozuòxīnshīsāngzhùchuíhóngqiūmǎndōngnán

作品简介

《垂虹亭》是宋代米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太湖秋色,从大处落笔,景广阔;次句从细处着笔,写太湖一带的特色鲈鱼和柑橘,句中“玉”字与“金”字,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又见出其质之美;后两句通过一个“寄”字把垂虹秋色与家乡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扩大了诗篇的意境和空间。全诗笔力豪健,襟怀开阔,写得很有特色。

创作背景

《垂虹亭》此诗写作者于垂虹亭所见江南秋色,兼抒写怀抱。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文献记载,北宋元丰五年(1082),米芾在南方,至湖北黄州见苏轼,后又在南京见王安石,大概那一年由苏州乘舟泛至吴江并登临垂虹亭。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传世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词》《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米芾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金陵新亭

〔唐代〕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江亭

〔唐代〕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登赏心亭

〔宋代〕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晚出新亭

〔南北朝〕阴铿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客亭

〔唐代〕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游南亭

〔南北朝〕谢灵运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