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亭

〔宋代〕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作品简介

《垂虹亭》是宋代米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太湖秋色,从大处落笔,景广阔;次句从细处着笔,写太湖一带的特色鲈鱼和柑橘,句中“玉”字与“金”字,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又见出其质之美;后两句通过一个“寄”字把垂虹秋色与家乡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扩大了诗篇的意境和空间。全诗笔力豪健,襟怀开阔,写得很有特色。

创作背景

《垂虹亭》此诗写作者于垂虹亭所见江南秋色,兼抒写怀抱。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文献记载,北宋元丰五年(1082),米芾在南方,至湖北黄州见苏轼,后又在南京见王安石,大概那一年由苏州乘舟泛至吴江并登临垂虹亭。

翻译注释

翻译

浩渺太湖之上,飘浮着一叶断云般的小帆。湖中鲈鱼白亮亮如同美玉,柑桔宛若金子金灿灿。

我想写一首新诗寄往遍植桑些的家乡,告诉亲人:这垂虹的秋色呵,弥漫了中国的东南!

注释

(1)垂虹亭:亭名,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2)断云一叶:指船。一叶,帆船。

(3)洞庭:注者或谓太湖別名,非乃山名,指江苏苏州西南太湖中二小岛,洞庭东山(今与陆连)、洞庭西山。《文选》李善注:“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石室,俗谓洞庭。”

(4)玉破鲈鱼金破柑:形容洁白如玉的鲈鱼和霜后金黄的柑橘。破,剖开。

(5)桑苎:桑兰,桑树与苎麻,此处代指故乡。唐代陆羽号桑苎翁。他隐居吴兴,嗜茶,这里举陆以为同调

全文拼音版

chuíhóngtíng
duànyúndòngtíngfānjīngān
hǎozuòxīnshīsāngzhùchuíhóngqiūmǎndōngnán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传世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词》《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

米芾的诗

相关推荐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宋代〕史达祖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

〔宋代〕杨万里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石竹咏

〔唐代〕王绩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南歌子·荷盖倾新绿

〔宋代〕程垓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寄弄月溪吴山人

〔唐代〕李白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

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

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