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唐代〕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作品简介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暮色中登上杭州城东楼,远眺壮美景色。诗人在感叹景色壮美的同时,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秀,情调轻松,寓情于景,新颖有致,是一首著名的闲适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友人张籍任水部员外郎,白居易恰逢暮色登杭州城望海楼眺望美景,创作这首诗寄赠远在外地的友人张籍。

翻译注释

翻译

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

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残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

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注释

(1)澹烟疏雨间斜阳:澹烟:清淡的云烟。疏雨:稀疏的小雨。间:间隔。斜阳:夕阳。

(2)江色鲜明海气:江色鲜明:江上的颜色很明亮。海气:海上吹来的风。

(3)蜃散:蜃(shèn):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散:消散。

(4)虹残:雨后虹影渐渐消残。

(5)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

(6)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

(7)著丹青图画取:著(zhuó)丹青:用颜料著色画起来,即彩色画。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图画取:临摹下来。画,一作“写”。

(8)题诗:画上题诗。

(9)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官职名。当时张籍在水部任职,故称水曹郎。

全文拼音版

jiānglóuwǎntiàojǐngxiānyínwánchéngpiānshuǐzhāngyuánwài
dànyānshūjiānxiéyángjiāngxiānmínghǎiliáng
shènsànyúnshōulóuhóngcánshuǐzhàoduànqiáoliáng
fēngfānbáilànghuāqiānpiànyàndiǎnqīngtiānxíng
hǎozhuódānqīnghuàshīshuǐcáolá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江上闻笛

〔唐代〕王昌龄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江城子·落花

〔清代〕顾太清

花开花落一年中。惜残红,怨东风。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坐对飞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

惜花有恨与谁同。晓妆慵。忒愁侬。燕子来时红雨已濛濛。尽有春愁衔不去,无端底,是游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