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归雁

〔宋代〕苏轼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作品简介

《调笑令·归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全词描写了春分之后,本应北归的鸿雁却仍停留在南方,将要飞去却又盘桓不定,害怕塞北的春天依然苦寒不堪忍受。通过对归雁描写,苏轼将鸿雁作为自身的象征和寄托,表达了苏轼将要离开黄州时去、留的仿徨心态。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宋神宗念及苏轼谪居黄州思过已年长日久。人才难得,不忍终弃。即降旨,诏令苏轼“从黄州量移(就近安置)汝州”。该词是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顺江而下途中,仿效唐代诗人韦应物《调笑令》格式即兴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从北方回来的鸿雁啊!鸿雁!饮水啄食于黄州南岸。雁,你是飞是停,徘徊难定。北方尽管春天到了,但还是很寒冷的,冷得令人 叫苦啊!冷得令人叫苦啊!水藻和荇菜两种水生植物快要萌芽了,归雁,请暂且留下来吧!

注释

(1)调笑令: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

(2)江南:代指黄州。

(3)却下盘桓:却下:停下,停住。盘桓:徘徊,不前。

(4)塞外:与江南相对,代指北方。

(5)苦寒:很冷。

(6)寒苦:冷得令人叫苦。

(7)藻荇:水藻和荇菜。

(8)住:留下来。

全文拼音版

diàoxiàolìng··guīyàn
guīyànguīyànyǐnzhuójiāngnánnánànjiāngfēiquèxiàpánhuánsāiwàichūnláihánhánhánzǎoxìngshēngqiězhù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