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花映柳条

〔唐代〕温庭筠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作品简介

《酒泉子·花映柳条》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双阕十句四十字,写闺中女子在春日怀念远人的心情。上阕写女主人公凭栏闲望,下阕写她的深闺寂寞情。全词以外显内,用主人公的行动来表现她内心世界的空虚寂寞与无限惆怅之情。

创作背景

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致使“累年不第”仕途上的失意,让他对功名、理想的追求都落空了,唯有对爱和美的追求还保留在他内心深处。于是他常年流连沉溺在秦楼楚馆、烟花巷柳之地,长期与那些贵族化的女子接触,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与她们沟通,深刻地触摸到了她们内心的孤独寂寞,感受到了她们相思缠绕的苦楚和望穿秋水的无奈。正是这些生活经历再加上他的艺术才情使得他创作了大量的描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作。《酒泉子·花映柳条》此词即为表现女子闺怨而作,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翻译注释

翻译

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注释

(1)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作为调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全词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2)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

(3)凭:倚。

(4)阑干:即栏杆。

(5)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6)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近来没有远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觉寂寞。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洞房:幽深的闺房。

(7)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银色屏风遮掩,翠色竹帘下垂,苦度春夜。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箔(bó):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全文拼音版

jiǔquán··huāyìngliǔtiáo
huāyìngliǔtiáoxiánxiàng绿píngchíshàngpínglángānkuīlàngxiāoxiāo
jìnláiyīnxìnliǎngshūsuǒdòngfángkōngyǎnyínpíngchuícuìchūnxiāo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酒泉子·长忆西湖

〔宋代〕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