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唐代〕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作品简介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交代了写诗的原因;颔联直抒对故人长逝的沉痛;颈联诗人对生与死作了冷静的分析,得出了正确的认识;尾联是对白居易的劝慰。全诗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

创作背景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刘禹锡任苏州刺史。元稹卒于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崔群卒于六年(832年)八月,崔玄亮卒于七年(833年)七月。这三人既是白居易的好友,同时也是刘禹锡的好友。三人相继去世后,白居易写了两首表示哀婉的绝句寄赠给刘禹锡,刘禹锡读后很有同感,便写下此诗作为应答。

翻译注释

翻译

吟诵起您哀悼亡友的两首绝句,使我心中悲伤地写成这首短歌。

我徒然惊叹世上的老朋友越来越少,只觉得文集中的祭文却越来越多。

芳林中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

从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死者的憾事,您即使为亡友流尽眼泪,又将如何?

注释

(1)双绝句:指白居易的《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其一云:“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其二云:“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袖,泉下故人多。”

(2)集:文集。

(3)祭文:祭奠死者的文章。刘禹锡祭奠三人的文章已不存。

(4)芳林:春暖花开时的树林。

(5)此恨:指友人相继去世的遗恨。

(6)闻琴:比喻知音。

全文拼音版

tiānjiànshìshāngwēizhīdūnshīhuìshūsānjūnjiēyǒushēnfēnyīnchéngshìshī
yínjūntànshìshuāngjué使shǐshāng怀huáizòuduǎn
shìshàngkōngjīngrénshǎozhōngwéijuéwénduō
fānglínxīncuīchénliúshuǐqiánrànghòu
wàndàojīntónghènwénqínlèijìn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乐生

〔唐代〕陈子昂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乐中悲

〔清代〕曹雪芹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乐游园歌

〔唐代〕杜甫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