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思念友人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京邑生活的怀念。诗人通过“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等句,描绘了汝中的山水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同时,“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等句,则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为王昌龄谪赴岭南至汝中时所作。王昌龄在赴岭南的途中,经过汝中地区,此时他远离了繁华的京城和亲朋好友,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乡之情。他想起在京邑时的欢愉时光,又想到此刻自己正沿着衡山湘水前行,心中不禁涌起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京邑生活的怀念。
翻译注释
翻译
汝山连绵不绝,伊水明明灭灭。
遥见你去了楚地,我在空空的馆舍中望着明月。
忽然间在梦中飞奔向你,不再言说远离之苦。
回想在京邑时的欢愉,姑且顺着衡水湘水直下。
洞庭湖清明澄澈春草开遍,秋天桂树盛开白花。
我何止是长久地思念你,我的心朝朝暮暮都在宫廷中。
注释
(1)汝中:汝水中游,指今河南省临汝一带。
(2)赞府:县丞的别称。
(3)伊水:河流名,源出河南卢氏县东南,东北流经嵩县、伊川,至偃师县入洛河。
(4)京邑:这里指汜水县。汜水属东都之畿县,故称京邑。
(5)衡湘:衡山及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
(6)魏阙:朝廷的代称。本指古代宫门上高出的楼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鞵称老夫。
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
鷫鷞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次日醉归
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
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下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次韵尹潜感怀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