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宋代〕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作品简介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和离别在即的愁绪。全词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虚实处理得当,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富有浪漫色彩。

创作背景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此词当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当时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翻译注释

翻译

还记得当年金銮殿上,我们一同聆听宦官宣唱及第进士的消息,从此后便春风得意,留在京师过上了繁花似锦的生活,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将要身老在天涯。分别十年以来我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跨马游街,到琼林苑赴宴赏花。

听说阆州有阆山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你的家。如今我独处孤城,每天独对寒冬的太阳看它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能将思念付予那经霜的红树,任它连接远处天边的红霞。

注释

(1)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双调小令,共六十字。

(2)金銮: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这里指皇帝的金銮殿。

(3)唱第: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4)上国:指京师。

(5)薄宦: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6)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7)阆山:即阆风巅。山名,在昆仑之巅。

(8)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9)君家:敬词。犹贵府,您家。

(10)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11)寒日:寒冬的太阳。

(12)离愁:离别的愁思。

全文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jīnluántóngchàng
jīnluántóngchàngchūnfēngshàngguófánhuájīnhuànlǎotiānshíniánkōngjiānghuā
wénshuōlángshāntōnglángyuànlóugāojiànjūnjiāchénghánděngxiánxiéchóunánjìnhóngshùyuǎnliánxiá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文风。其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简洁流畅,诗词清新自然。主持编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官至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提携后进如苏轼、曾巩等,对宋代文化影响深远。

欧阳修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宋代〕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临江仙·风水洞作

〔宋代〕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宋代〕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孤雁

〔清代〕纳兰性德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临江仙·都城元夕

〔宋代〕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临江仙·莺报帘前暖日红

〔唐代〕李珣

莺报帘前暖日红,玉炉残麝犹浓。起来闺思尚疏慵。别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