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句措辞非常隐曲,本意是对身世极度不满。颔联有“心存魏阙,望而不见”之慨。颈联白字属烟,而拆居句末,以见警策。尾联点明访秋的意思。境界寥廓,景中有情,不言思归,而归思已见也。诗意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
访秋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访秋》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秋天,时年三十五岁。这一年,牛(僧孺)党进一步排挤李(德裕)党,李党的给事中郑亚被外放为桂管防御观察使(治桂州,即今广西桂林市),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喝下去的酒淡淡的,风一吹,就清醒了,站在高峻的楼上,极目远望直到天边。
已近傍晚,惟有江边的高地还有馀晖映照,船帆北向,可见刮着南风。
薄阴笼罩着龙潭,微微泛白,晚霞映红了崎岖狭窄的山路。
殷勤地报送秋天消息的,只有红红的枫叶。
注释
(1)薄:指酒味淡。
(2)危:高。
(3)望已穷:可以极望,隐含秋高气爽之意。
(4)江皋:濒江高地。皋(gāo):岸。
(5)当:对着。
(6)席:大。
(7)归风:指南风。作者家乡在北。
(8)烟:云气。
(9)带:笼罩。
(10)龙潭:即《桂林》诗所谓“龙移白石湫”之白石湫,在今广西桂林城北七十里。
(11)分:使显露。
(12)鸟道:险绝的山路。仅通飞鸟。
(13)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14)报:传达。
(15)只是有丹枫:谓除丹枫外不见秋意。丹枫:红色的枫叶。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访石林二首·其一
山行不用瘦藤扶,度石穿云意自徐。
夜过西岩投宿处,满身风露竹扶疏。
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行迹。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益上人兰若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访中洲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