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国家政治日渐颓废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感叹。
闲居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是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司马光在洛阳经营“独乐园”,却不甚注重其繁琐家务,专意编写《资治通鉴》。僮仆偷懒以致庭草茂盛。司马光见庭草长势,联想到朝中如日中天的变法派,更为感慨,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得机清除朝中莠草,遂写下《闲居》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老朋友和达官贵人们不再和我往来,我门庭冷落,真的可安放捕鸟的网罗。
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
注释
(1)故人:老朋友。
(2)通贵:达官贵人。
(3)绝相过:断绝来往。
(4)门外真堪置雀罗:谓门庭冷落,可安放捕鸟的罗网。《史记》载,翟公官廷尉,宾客盈门,后罢官,门可罗雀。这里用此典,说明人情冷暖。罗:捕鸟的罗网。
(5)幽慵:闲散疏懒。
(6)僮:仆人。
(7)一番多:一倍多,这里指很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司马光的诗
相关推荐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寄诸弟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闲居自述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闲居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闲居寄端及重阳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闲园怀苏子
林园虽少事,幽独自多违。
向夕开帘坐,庭阴落景微。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闲居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闲田赋
条山之阳,黄河之傍,灌莽极目,兽骇鸟翔。畎㽪纵横以远际,沟途陂陁以衍长。经界宛其未改,庐井已不可得而详。问平高之耆老,乃知古虞君之故邦,及芮伯争而未决,质成于文王者也。
呜呼!姬周之造迹,自后稷之建邦,公刘之启土;古公著抚民之庸,王季号勤王之祖,至翼翼之文王,得奔奏御侮之贤辅,三天下而有二,犹臣服商,受而遵王之所也。
伤汉儒之鄙陋,议图谶以厚诬;以虞芮质成而被化,为周始称王而受符。以区区之陋邦,睹至德于须臾。来四十国之臣妾,如父召而子俞。文王之受命,固定于虞芮之质成;若尊号改元,斯盛德之所必无也。
呜呼,天有昭昭之明,无谆谆之教。视其命之去就,在人心之恶好。苟处时而得中,何必丹书朱雀而为符告也。眺荒原之茫茫,抚往事而增悼。追淳风之不反,伤衰世之末造。诵《绵》诗而永叹,为执笔以三叫。
闲望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