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坊正字剑子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诗中细腻地描绘了春坊正字官所收藏宝剑的光芒、质地、装饰以及非凡的功能,并含蓄地对剑的主人寄托了重大希望。全诗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
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贺曾赴京都长安做从九品小官奉礼郎,官职底下,俸禄微薄,备感压抑,却又毫无迁调的希望。《春坊正字剑子歌》此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就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在元和四年(809年)至七年(812年)之间。
翻译注释
翻译
老前辈的剑匣中有三尺宝剑洗亮如水,它曾经潜入吴潭,把凶猛的蛟龙砍死。
像一道斜射的月光,利刃能刮掉露珠上的寒气;像一条平铺着的白色丝带,风无法把它吹起。
剑匣上的鲨鱼皮老化,起了蒺藜般的浮刺;剑身上涂着鸊鹈油,像雪亮的白鹇毛。
这柄宝剑简直就是勇士荆轲的一片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用金丝裹成的圆形剑穗悬垂着,簏簏簌簌,剑光神异,好像要试着切一下蓝田玉。
带着它去到西方,白帝看见它准会惊惶失色,那个鬼母又要在秋夜的郊外嗷嗷啼哭。
注释
(1)春坊正字:唐代太子宫中掌校正经籍文字的官员,隶属于左春坊司经局。故称为春坊正字。
(2)剑子:即剑。
(3)先辈:指春坊正字。《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4)三尺水:三尺剑。
(5)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6)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
(7)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8)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蛟胎:鲨鱼皮做的剑鞘。
(9)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10)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11)淬:涂抹的意思。
(12)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13)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14)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15)簏簌:下垂的样子。一本作“簏敕”,一本二字竹字头均为罒字头。
(16)蓝田玉:蓝田的美玉。蓝田:在今陕西。
(17)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18)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春望词四首·其四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春日二首·其一
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
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着笑向春风。
春近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春愁曲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春日客怀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经梳千缕白,衰颜借醉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春庭晚望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春光好·蘋叶软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春晓
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
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