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舍人竹楼》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竹楼的安适和楼主的行动来达一种抛却红尘仕宦、钟情独自隐居的情怀和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首句概括竹楼的主人的闲散,次句通过取竹建楼的行动具体描写楼主的“闲”,第三句通过反衬手法写出竹楼的舒适凉爽,末句写主人在竹楼中的闲适生活。全诗意蕴丰美,耐人寻味。
寄王舍人竹楼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从题目可知这篇作品是写王舍人竹楼的一首赠诗。《寄王舍人竹楼》这首诗作于公元766—公元779(唐代宗大历)年间作者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刺史时。
翻译注释
翻译
傲然不群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存西边的江岸伐取竹子,盖起高楼。
清爽的南风自然地吹来,而不用蒲葵扇子扇、那戴着凉帽的人对着水鸥,悠然地睡觉。
注释
(1)王舍人: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2)傲吏: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
(3)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达官显贵。
(4)西江:泛指江西一带,其地多竹。
(5)起:建造。
(6)高楼:指竹楼。
(7)蒲葵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
(8)纱帽:夏季的凉帽。
(9)闲眠:悠闲地午睡。
(10)水鸥:即鸥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嘉祐的诗
相关推荐
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寄远十一首·其十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
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
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隐居士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寄外舅郭大夫二首·其一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寄行人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寄何记室
思君不得见,望望独长嗟。
夜风入寒水,晚露拂秋花。
何由假日御,暂得寄风车。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寄殷协律·多叙江南旧游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寄迹武塘赋之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