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既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写景诗。本诗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表明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愁苦。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翻译注释
翻译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注释
(1)泥融:泥泞。
(2)行人:裴坦,字知进,进士及第,任宣州观察府判官,诗人故旧至交。
(3)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4)清弋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宣城县西,长江下游支流。
(5)的的: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
(6)悬旆:挂在空中的旗帜,这里形容心情空虚。
(7)故国:故乡,指长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开元寺南楼
小楼才受一床横,终日看山酒满倾。
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
宣州府君丧过金陵
百年难尽此身悲,眼入春风祗涕洟。
花发鸟啼皆有思,忍寻棠棣鶺鴒诗。
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
许厕高斋唱,涓泉定不如。
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
宣城青溪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
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