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

〔南北朝〕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作品简介

《雨雪曲》是南朝陈代诗人江总的一首边塞乐府诗,属《横吹曲辞》题材。诗歌以苦寒边塞为背景,通过意象叠加勾勒出征戍的悲凉:首联“雨雪隔榆溪”以风雪阻隔暗喻征途艰险,“度陇西”点明地理之荒远;颔联“狐迹”“马蹄”写行军痕迹与荒寂环境的交织,暗示战争残酷;颈联“旗彩坏”“鼓声低”借物象衰颓烘托士气低迷;尾联“愁云起”“别路迷”将自然景象与征人迷惘的心境融合,天地苍茫中透出无尽的乡愁与归宿的迷失。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是南北朝边塞诗中少有的成熟之作。

创作背景

《雨雪曲》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约作于江总入隋(589年)前。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江总虽历任梁、陈、隋三朝,但目睹侯景之乱、隋灭陈等重大战事,对战争苦难有深刻体悟。诗中“陇西”(今甘肃一带)并非实指,而是沿用乐府边塞诗的虚拟地域传统;“雨雪”“天寒”既写自然环境,亦隐喻时代动荡与人生寒冬。江总作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此诗却洗尽铅华,展现其后期诗风转向沉郁,折射出乱世文人的共同创伤。

翻译注释

翻译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注释

(1)雨雪:下雪,飞雪。

(2)隔:阻隔,隔断。

(3)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4)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

(5)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6)漫漫:广远无际。

(7)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8)苍苍:空阔辽远。

(9)别路:离别家乡之路。

(10)迷:迷失。

全文拼音版

xuě
xuěcóngjūnlǒng西
ràozhènkànshānjiàn
tiānháncǎihuàiànshēng
mànmànchóuyúncāngcāngbié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虽居高位而不持政务,沉迷宴饮诗文。其诗多为宫体,风格艳冶轻靡,是陈后主时期宫廷文学代表作家。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相关推荐

雨晴

〔宋代〕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雨中花·岭南作

〔宋代〕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雨霖铃·槐阴添绿

〔宋代〕晁端礼

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坐凝目。

当时共赏移红烛。向花间、小饮杯盘促。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宋代〕陈与义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雨后丹凤门登眺

〔金代〕元好问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雨余小步

〔清代〕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