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于贬谪永州期间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
翻译注释
翻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注释
(1)觉:睡醒。
(2)繁露:浓重的露水。
(3)临:面对。
(4)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5)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6)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7)逾:更加。
(8)时一喧:不时叫一声。
(9)倚:斜靠着。
(10)楹:房屋的柱子。
(11)旦:天明、天亮。
(12)言:说。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柳宗元的诗
相关推荐
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月二首·其一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中牟道中二首·其一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
中牟道中二首·其二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中庸(高中课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中秋京邸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
吴歌闻隔院,边调入征笳。
北阙横秋色,西山隐暮霞。
故园丛桂树,应发昔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