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前两句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们;后两句是含蓄而形象地写出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受。全诗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偶成》此诗大约写于朱熹的晚年。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堂,看到一群学子在室外池塘边打闹戏耍。当时正值深秋,梧桐树叶随风飘落,想到自己白头,不禁感慨万千,随口吟下这首诗,后人也把这首诗题名为《劝学》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1)学:学问,学业、事业。
(2)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3)轻:轻视,轻松放过。
(4)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5)池塘春草梦: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歌咏南国早春的句子。
(6)阶:台阶。
(7)梧:梧桐,落叶乔木。
全文拼音版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创立“理学”体系,强调“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影响中国思想史数百年。编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标准。其诗文明晰严谨,如《观书有感》寓理于景。晚年遭“庆元党禁”迫害,仍讲学不辍,世称“朱子”,与孔子并称“孔朱”,被尊为儒家理学宗师。
朱熹的诗
相关推荐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偶成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偶题三首·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偶题三首·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偶步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偶然作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
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