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剑阁

〔宋代〕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题剑阁》是南宋文人崔与之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通过对宋朝南渡之后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展望,表现出强烈的忧国情怀和报国壮志,下片立足于个人遭际,国家大业未完成,而自己则归隐故乡,表达了家国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此词结构严谨,风格激昂雄壮,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喷薄欲出。

创作背景

崔与之在嘉定十二年(1219)至十五年(1221)间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敌手。崔与之在任期间曾登临剑阁,北望中原,作《水调歌头·题剑阁》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戍守边疆,骑马立于剑门关上。在群山中尽目远眺看不到边,正北的方向是长安城。百年来,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边境的战事依旧严峻,无数军民在战火中罹难,金人统治时间长了,干的坏事多了必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我亲手写好要求常驻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

面对着昏黄的青灯,双手挠着苍老的白发,夜晚的沙漏即将流尽,英雄年迈却功业未成,不妨归隐山林。蒲涧的景色优美,白云山间,泉清水甜,梅岭青梅阴阴,都怪我负却旧约。但在烽烟尚存,逆胡未平的时刻,我的梦魂难以回到家园。

注释

(1)长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2)镝:箭头,亦指箭。

(3)天道:古代哲学术语。原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这句是说,形势早应发生变化,敌人必将衰败,宋朝定会振兴。

(4)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因岭上多梅,故称。作者为广州人,故云。

(5)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隐居于此。

全文拼音版

shuǐdiàotóu··jiàn
wànyúnjiānshùjiànménguānluànshānzhíběishìchángānrénbǎiniántànguǐsānbiānfēngtiāndàojiǔyīnghuánshǒuxiěliútúnzòujiǒngjiǒngcùnxīndān
duìqīngdēngsāobáishǒulòushēngcánlǎoláixūnwèijiùfángquèshēnxiánméilǐng绿yīnqīngjiànqīngquánbáishíguàijiùménghánfēnghuǒpíngānguīmèngràojiāshān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之,一字正子,号菊坡,广州(今广东增城)人。南宋词人。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进士。授广西提点刑狱,迁成都府、本路安抚使,改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后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辞。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封南海郡公,卒谥清献。有《崔清献公集》,又名《菊坡集》。

崔与之的诗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宋代〕辛弃疾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宋代〕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水调歌头·盟鸥

〔宋代〕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淮阴作

〔宋代〕朱敦儒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春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

〔清代〕蒋士铨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 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

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夜,各对一灯红。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金代〕元好问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水调歌头·游览

〔宋代〕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宋代〕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清代〕纳兰性德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