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不聪明,不能听从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君王您左右官员的心,害怕犯下受斧质刑的罪,这样就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伤害了您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来负起不肖的罪名,因此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辩解。现在国君您派使者来数说我的罪行,我怕您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在下的道理,又不表达清楚我之所以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斗胆用书信回答您。
我听说圣贤的君王,不用俸禄私自照顾他的亲属,功劳多的就给他;不将官爵随便给他所喜爱的人,让能力相当的人呆在那位子上。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职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据品行而结交的人,是能树立名望的人士。我凭自己的所学来看,先王的举措行为,有高于世事的心志,所以我借着魏王的符节出使燕国,而使自己在燕国得到先王的赏识。先王抬举我,在宾客中提拔我,而让我立身于他的群臣之上,先王不和父兄商量,就让我成为亚卿。我自己觉得听从先王的命令接受先王的教诲,可以侥幸不犯错,所以就接受了先王的命令没有推辞。
先王命令说: ‘我对齐国有积怨,不愿意计较自己实力是否弱小,就是希望把齐国作为我的军事目标。’我回答说: ‘齐国,有帝国的遗风,有屡次胜利的战绩,有娴熟的作战经验, 又经常练习进攻作战。君王如果想讨伐它,就必须用率领天下各诸侯国的方法来谋划。用率领天下各诸侯国的方法来谋划,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结交赵国。况且齐国的淮北、宋地,是楚国、魏国都希望得到的。赵国如果同意盟约,楚国、魏国、宋国都会尽力,四国攻打齐国,可以大破齐国啊。’先王说:‘好。’我便接受先王的口令,派我出使南边的赵国。回国复命,起兵一起攻打齐国。凭借上天的眷顾,先王的运道,黄河以北的地利,跟着先王一举而攻占了济上。济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打齐国,大胜齐国。轻装锐利的军队,长驱直入来到齐国的国都。齐国国王逃跑到莒,仅仅得以自己免遭灭亡。齐国的珠宝玉器等财宝,战车甲胄珍贵器具,全都收入燕国。大吕钟摆放在元英宫,原来燕国的鼎放回到历室宫,齐国的珍贵器具摆在宁台上。燕国国都蓟丘的植物栽到了汶河的竹田中。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有及得上先王的。先王觉得切合了他的心愿,认为我没有挫阻他的命令,所以划地封赏我,使我得以和小诸侯国相比。
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建立了功业不会将它废弃,所以留名在史册之中;有远见的人士,成就了功名不会将它毁坏,所以在后世民众中被称道。像先王报仇雪耻,平定了具有万辆战车的强国,收缴了齐国经历了八百年的积蓄,等到他抛弃群臣去世的日子,遗留下来的条令诏告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执政担任事务的臣子,才能遵循法令,使庶出国王的正妻以外妻妾所生子顺服,恩泽施加到百姓头上,先王的教诲全都可以教导后世子孙。
我听说善于劳作的人不一定善于成就事业,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从前伍子胥说的道理得到阖闾的接受,所以吴王阖闾的足迹远涉到楚国的国都郢。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不认可伍子胥的观点,赐给他装尸体的皮袋子并让他浮尸江上?所以吴王夫差没有领悟伍子胥有远见的观点可以建立功业,因此将伍子胥沉尸江中而不后悔。伍子胥没能预见到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度量,因此被沉入江中也不改他的处世方法。
因此,舍身建功,以此彰显先王的英明领导,是我的上策啊。罹患毁誉受辱的错误,损贬先王名声的事,是我最担心的啊。面临不测的罪行,帮助赵国攻打燕国来侥幸获得利益的事,按照道义的标准我是不敢去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断绝了交往不说坏话,忠臣离去,不表白自己的好名声。我虽然不聪明, 经常受君子的教诲啊。怕听信了侍奉于身边亲近的人的话,而不能了解我这个被疏远了的人的品行啊。所以斗胆用书信呈报,请君主明察啊。
注释
(1)不佞:不才。
(2)恐抵斧质之罪:恐怕要获杀身之罪。斧:指刀。质:指承刀的铁座。斧质:犹铡刀。抵罪:触罪,犯罪。
(3)以伤先王之明:因而损害先王(燕昭王)知人善任的明察。乐毅倘触罪被杀,就证明昭王不识人了。
(4)又害足下之义:乐毅倘被诛,舆论必指责惠王不义,为了不使惠王受不义之名,所以没有听召返国。足下:称惠王。
(5)自负以不肖之罪:乐毅奔赵,不了解实情的人是会指责他的,他为了不使惠王陷于不义,宁愿旁人责备自己。
(6)数之以罪:数说他的罪过。
(7)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这是说,我怕您不了解先王为什么要厚待他所亲信的臣子的道理。侍御者:侍候国君的人,乐毅不敢直称惠王,所以用“侍御者”来代称。
(8)而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事奉先王的用意。
(9)不以禄私其亲:不拿俸禄赐给亲近的人。私其亲,对亲近的人有私心。
(10)不以官随其爱:不拿官职赐所爱的人。
(11)察能而授官:考察后认为对方确有才能,才授予宫职。
(12)论行而结交:考究后认为对方的德行很好,才和他交朋友。
(13)王之举:举,措施,安排。
(14)有高世之心:有高出于当时一般人的见解。
(15)故假节于魏:乐毅持魏节出使至燕,为燕昭王所重用。假:凭借。节:符节,使者所拿的符节。
(16)过举:过分抬举。
(17)擢:提拔,指被重用。
(18)立之群臣之上:立,安顿,任职。
(19)亚卿:官名。亚卿是仅次于上卿的官职。上卿是当时的最高官位。亚:次。
(20)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我以为接受先王的命令指示,是不会有什么罪过的。“奉”和“承”都有虚心接受的意思。
(21)轻弱:力量轻微薄弱。
(22)以齐为事:以报复齐国作为主要任务。
(23)练:同“娴”,熟习。
(24)习:习惯。
(25)必与天下图之:合天下的力量来算计它。
(26)莫若结于赵:没有比直接联络赵国更好的了。
(27)淮北、宋地:皆齐国属地。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为齐所吞并。
(28)楚、魏之所欲也:楚欲得淮北,魏欲得宋地。愿:希望。
(29)具:持。
(30)顾反命:于是回来交代任务。顾:乃。
(31)起兵击齐:指燕国发兵随诸侯之军攻齐。
(32)以天之道,光王之灵:由于天意的赞助和先王的威灵。
(33)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跟着昭王全部占有齐国黄河以北的地方,进军到济水上。
(34)轻卒锐兵:轻装的精兵。
(35)长驱至国:指燕军攻到齐国国都。
(36)仅以自免:仅仅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37)大吕:钟名。
(38)陈:列,放置。
(39)元英:燕宫殿名。
(40)故鼎:齐进犯时从燕取去的鼎又复归燕,所以称故鼎。
(41)历室:燕的宫殿名。
(42)蓟丘:燕都。
(43)植于:插在。植:同“帜”。
(44)汶篁:汶水上的竹田。
(45)五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都曾经称霸,所以名为春秋五霸。伯:同“霸”。
(46)裂地:割地,指封乐毅为昌国君。
(47)著于《春秋》:载在历史上。《春秋》是古代的一部编年史。
(48)蚤知:有先见。蚤:同“早”。
(49)夷万乘之强国:打平了能出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
(50)收八百岁之蓄积:得到齐国长期积累的财富。八百岁:从姜太公建国起到齐湣王止的约数。
(51)修法令:遵照法令。
(52)慎庶孽:封建时代,国君死后,每每发生嫡庶争夺王位之祸。昭王预先安置了继位之事,所以没有争位的祸乱。庶孽:庶出之子。
(53)施及乎萌隶:这是说昭王遗教的好处,能达到全国臣民。施:沿及。萌隶:犹人民。萌:同“氓”。
(54)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宁开创事业的不一定有好的收成。
(55)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子胥逃到吴国,劝吴王阖闾伐楚,吴兵打进楚国郢都。
(56)远迹:长征,在远处留下脚迹。
(57)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闽阊之子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劝他乘胜灭掉越国。夫差不听。后来夫差疑子胥不忠,赐子胥剑,逼他自杀。伍子胥死时向他的左右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夫差知道了,大怒,取伍子胥尸首,盛在革囊里面,抛入江内。后九年,越果灭吴。鸱(chī)夷:革囊。
(58)先论:预见。这是指子胥预见到吴国不灭掉越国,越国便会灭掉吴国。
(59)不同量:胸怀度量不同。
(60)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使自己免于一死,保全过去的功劳,以表明先王知人善用的贤名,这是我的上策。
(61)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遭受诽谤的责难,以至损害先王知人善用之名,这是我最大的恐惧。离:同“罹”,遭受。堕:毁损。
(62)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到了将要陷入大罪的时候,又想侥幸助赵伐燕以自利,这种不义的行为,是自己的正义感所决不容许的。
(63)交绝不出恶声:断绝友谊时不说伤感情的话。
(64)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忠臣虽因冤屈而离开本国,仍不毁谤国君而求表白自己。
(65)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恐怕您听信亲近之人的话,而不能了解我的心迹。疏远:指自已是被惠王所疏远了的人。
(66)惟君留意焉:希望您详细地考虑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