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良耜

〔先秦〕诗经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

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

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

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

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注释

周颂·良耜拼音版

zhōusòng··liáng
liángchùzàinán
juébǎishíhánhuó
huòláizhānzàikuāngxiǎngshǔ
jiūzhàohāoliǎo
liǎoxiǔzhǐshǔmàozhǐ
huòzhīzhìzhìzhī
chóngyōngzhì
kāibǎishìbǎishìyíngzhǐníngzhǐ
shāshíchúnyǒujiùjiǎo
shìzhīrén

作品简介

《周颂·良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大周先民生产祭祀情形的农事诗,是秋收后周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乐歌。全诗一章,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此诗语言通俗,其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中有画”。

创作背景

《周颂·良耜》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王、康王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与《周颂·载芟》,是《诗经》中的农事诗的代表作。《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历来形成了一种重农的传统;再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殷商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为号召的西周王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奴隶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周颂·良耜》正是当时这种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关诗文

周颂·清庙

〔先秦〕诗经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周颂·思文

〔先秦〕诗经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周颂·有客

〔先秦〕诗经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周颂·闵予小子

〔先秦〕诗经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周颂·桓

〔先秦〕诗经

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周颂·敬之

〔先秦〕诗经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周颂·访落

〔先秦〕诗经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