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五言古诗。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浩瀚的长江的气势及大禹治水的功绩。第二部分由写长江转到写洞庭、青草二湖湖水侵蚀农田,造成“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的情况。第三部分写作者希望大禹“复生”,通过兴修水利,实现“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的愿望。这首诗巧用比兴,全诗想象奇特,气格豪迈,笔力雄健,一气呵成。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在长安接受了杭州刺史的任命。因宣武军作乱,汴路不通,便绕道襄、汉,经蜀江至洞庭湖口,目睹湖水泛滥,淹没民田,因而作了《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这首诗抒发感想。
翻译注释
翻译
长江从西南流来,日日夜夜地吼叫。
后浪遭赶蓿前浪,奔过凿好的水道。
几千年没有壅塞溃央,老百姓没有淹在水中。
要不然人民都会变成鱼鳖,伟大啊,大禹治水的功勋!
老远地疏导岷江,眼看要通到东海。
为什么没有完工,余水在这里聚汇?
洞庭和青草两湖,气势一样的雄伟。
渺渺万丈的深渊,茫茫千里的大水。
每年的夏秋两季,仿佛要吞没七泽。
永族的窟穴越多,农民的土地越窄。
连我都感到惋惜,大禹岂没有遗憾!
不知是什么原因,凭遗迹寻找答案。
也许是苗民反抗,不肯把任务赶完。
犬禹也没有办法,才留下这种祸患?
水流在天地中间,就象人身的血管。
凝滞了便长脓疮,要治疗就得针砭。
怎能使大禹复活,掌握治水的大权。
手提着倚天长剑,再一次亲临指点!
引水象剪破薄纸,央壅象撕裂绸帛。
淤出肥沃的田地,踏平鱼鳖的窟宅。
把龙宫变成村庄,让水府生长禾麦。
白增加百万户口,记入政府的表册。
注释
(1)元旦夕:不分早晚。
(2)不尔:要不是这样的话。
(3)民为鱼:比喻人民被淹在水里。《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
(4)导岷:疏导岷江。《尚书·禹贡》里说:“岷山导江。”岷山主峰在四川松潘县西北,岷江发源于此,流经灌县、成都、眉山、乐山等地,至宜宾入长江。相传大禹疏导长江,从岷江开始。
(5)距海无咫尺:从洞庭湖到达东海已不很远。咫,周代的八寸。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6)胡为:为什么。
(7)讫:完结。
(8)洞庭与青草:两个湖名。青草湖向来与洞庭湖并称,青草在南,洞庭在北,中有沙洲间隔,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境内。
(9)淼茫:形容水大,一望无际。
(10)七泽:相传楚有七泽,云梦泽是其中之一。这里说“吞七泽”,是极力形容水势浩大。
(11)邈:远。
(12)苗:种族名,古有“三苗”、“有苗”之称。
(13)疽疵:疮瘤一类的疾病。
(14)针石:这里指用石针刺治疮瘤,即“针砭”疗法。
(15)水官伯:水官之长。
(16)渗作膏腴田:指大水排除后,残水透人土中,成为肥沃田地。
(17)闾里:乡里
(18)司徒籍:司徒,古代管全国土地、户口、物产、财赋的官。在唐代,就是“户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自叹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
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
自愧湖海人,卓荦青云志。
虽无英雄姿,自与俦伍异。
美人来何迟?景光日云逝。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
百年在一旦,神仙安可冀?
荣名复何为,寂寞千古事。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自代内赠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自题小像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