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答李公择》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一、二句写雪后初晴道路更加好走,马儿轻快自如,济南就快要出现在眼前时的欢快的期待。三、四句借着写湖州歌女,表达怀念友人李常的心情。全词,以夸张、引用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和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苏轼将与友人李常重逢的喜悦之情。
阳关曲·答李公择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十二月,苏轼罢密州任,赴河中(今山西永济),任祠部员外郎直史馆。途中遇大雪,停留潍州(今山东潍坊市)。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元旦,苏轼再从潍州出发赴任,到达河中后,苏轼的朋友李常以诗相迎,苏轼以《阳关曲·答李公择》作答。
翻译注释
翻译
春光明媚的济南城,雪后的天色刚刚放晴。骑行到龙山镇中,顿觉马蹄轻盈。
李太守千万不要忘记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时地唱出令人肠断的《阳关》歌声。
注释
(1)阳关曲:词牌名。创自王维(依《词谱》说),由“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而得名(王维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用为送行之歌,反复诵唱,称为“阳关三迭”)。单调小令,平韵格。
(2)李公择:即李常,时任齐州(今济南)知州。
(3)龙山:济南郡城东七十里的龙山镇。
(4)霅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内。
(5)阳关肠断声:引用李商隐《赠歌妓二首》之一:“断肠声里唱阳关”。
全文拼音版
阳关曲·答李公择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小秦王·柳浪闻莺
香雾濛濛不肯收。丝丝垂柳绾春愁。
玉骢也解游人意,却听莺声便欲留。
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前古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小秦王·其二·归燕
去向潇湘路若何。乱云如墨水如罗。
痴心识著江南好,只道朱门世上多。
渭城曲·春风送客渭城西
春风送客渭城西,折柳亭前落日低。
骢马渐随尘影没,黄鹂飞上戍楼啼。
小秦王·蔷薇
粉墙高处遍蔷薇。烂漫红英映夕晖。
月下朦胧疑覆锦,赚郎收拾刺郎衣。
小秦王·其一·归燕
补垒衔泥记旧家。空梁惜别语周遮。
小楼人倚斜阳里,未掩轻寒六扇纱。
小秦王·闻笳
寒食笳声动地来。小窗鸡叫梦儿回。
看看剪纸招魂候,不到沙场也自哀。
阳关曲·题送别图
送君凌晓出青门。别语悽然酒一尊。
亸鞭径取莫回首,愁杀归时无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