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作品简介

《他乡七夕》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在他乡逢七夕的愁上加愁,颔联写诗人想象家中妻子穿针乞巧的情景,颈联以对初秋景物的描写表现诗人的秋愁,尾联在反问中表明诗人的愁绪已到了无法排遣的极点。全诗语言平淡,情感深挚,意蕴醇厚,语淡而味终不薄。

创作背景

漂泊异乡的诗人在他乡旅馆夜宿,恰逢七夕之时,不由想起了家乡的七夕风俗,思念起远在故乡的亲友,有感而作《他乡七夕》此诗,创作时间不可确考。

翻译注释

翻译

客居他乡的时候恰逢七夕佳节,在寄宿的客舍中思乡之愁更剧。

看不见妻子在明月下穿针乞巧,只能空自怀念故乡乞巧的棚架。

余风才刚刚能减轻心头的燥热,初升的月亮便开始挂在夜幕下。

此情此景下谁忍心抬头看天河?遥望着天边的牵牛星这样问道。

注释

(1)益:一作“亦”。

(2)羁愁:羁旅在外的愁思。羁:停留外乡。

(3)穿针妇:七夕这天穿七孔针的妇人,指诗人的妻子。传说中的织女是织锦的能手,所以每逢七夕,妇女往往会穿针向织女乞巧,希望织女赐给她们以高超的工艺技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4)故国楼:故乡乞巧的棚架。故国:故乡;楼:指乞巧楼,即乞巧的棚架。

(5)绪风:余风,指夏过之后飒飒的秋风。绪:余。屈原《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6)新月:初出之月。

(7)临:一作“登”。

(8)忍:忍心。

(9)河汉:即银河,又名银汉,牛郎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

(10)迢迢:遥远的样子。

(11)问:一作“望”。

(12)斗牛:本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此处是偏义复词,指牛宿,借指牵牛星。

全文拼音版

xiāng
xiāngféngguǎnchóu
jiàn穿chuānzhēnkōng怀huáiguólóu
fēngchūjiǎnxīnyuèshǐlínqiū
shuírěnkuīhàntiáotiáowèndǒuniú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