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七夕》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在他乡逢七夕的愁上加愁,颔联写诗人想象家中妻子穿针乞巧的情景,颈联以对初秋景物的描写表现诗人的秋愁,尾联在反问中表明诗人的愁绪已到了无法排遣的极点。全诗语言平淡,情感深挚,意蕴醇厚,语淡而味终不薄。
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漂泊异乡的诗人在他乡旅馆夜宿,恰逢七夕之时,不由想起了家乡的七夕风俗,思念起远在故乡的亲友,有感而作《他乡七夕》此诗,创作时间不可确考。
翻译注释
翻译
客居他乡的时候恰逢七夕佳节,在寄宿的客舍中思乡之愁更剧。
看不见妻子在明月下穿针乞巧,只能空自怀念故乡乞巧的棚架。
余风才刚刚能减轻心头的燥热,初升的月亮便开始挂在夜幕下。
此情此景下谁忍心抬头看天河?遥望着天边的牵牛星这样问道。
注释
(1)益:一作“亦”。
(2)羁愁:羁旅在外的愁思。羁:停留外乡。
(3)穿针妇:七夕这天穿七孔针的妇人,指诗人的妻子。传说中的织女是织锦的能手,所以每逢七夕,妇女往往会穿针向织女乞巧,希望织女赐给她们以高超的工艺技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4)故国楼:故乡乞巧的棚架。故国:故乡;楼:指乞巧楼,即乞巧的棚架。
(5)绪风:余风,指夏过之后飒飒的秋风。绪:余。屈原《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6)新月:初出之月。
(7)临:一作“登”。
(8)忍:忍心。
(9)河汉:即银河,又名银汉,牛郎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
(10)迢迢:遥远的样子。
(11)问:一作“望”。
(12)斗牛:本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此处是偏义复词,指牛宿,借指牵牛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落梅风·因他害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
饮鸩非君命,兹身亦厚亡。
江陵从种橘,交广合投香。
不见千金子,空余数仞墙。
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塞鸿秋·爱他时似爱初生月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