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水中涵容着秋景大雁初飞,约朋友携美酒共登齐山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中难得可以开口纵情笑,该当把菊花插戴满头再回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须用酩酊醉度过重阳佳节,更不必登高望愁叹夕阳余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在牛山又何苦独自泪下沾衣。

注释

(1)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俗登高饮菊花酒。

(2)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3)翠微:这里代指山。

(4)酩酊: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5)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6)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九日齐山登高拼音版

jiǔshāndēnggāo
jiānghánqiūyǐngyànchūfēixiéshàngcuìwēi
chénshìnánféngkāikǒuxiàohuāchāmǎntóuguī
dànjiāngmǐngdǐngchóujiājiéyòngdēnglínhènluòhuī
wǎngjīnláizhǐniúshānzhān

作品简介

《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却又有不甘落拓消沉之意。全诗语言情调爽利豪宕,风格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创作背景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九日齐山登高》此诗。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杜牧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九日和韩魏公

〔宋代〕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九日闲居

〔魏晋〕陶渊明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重阳日荆州作

〔唐代〕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九日渡江

〔明代〕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九日酬诸子

〔清代〕妙信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原州九日

〔明代〕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