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安公主出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唐文宗将寿安公主下嫁王元逵,着力于对割据的藩镇采取姑息可耻态度的李唐朝廷的揭露与鞭挞,揭露鞭挞中又不能没有为李唐朝廷艰难处境深致的伤痛。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有冷峭尖刻的嘲讽,又有诗人内在的沉郁悲愤,诗的风格既峭刻尖利而又含蓄隽永。
寿安公主出降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
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
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
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朝后期,藩镇跋扈,凭借武力割据一地,唐王朝一味采取妥协姑息的态度。成德军节度使王庭凑是一个凶悍的割据者,对抗天子之命,为所欲为。文宗大和八年(834),王庭凑死,其次子王元逵袭节度使,在表面上遵从礼法,按职守岁时贡献,唐文宗于开成二年(837)下诏让寿安公主下嫁给王元逵,以此来笼络藩镇,屈辱“和亲”,这种办法只能维系表面上的臣属关系,将尖锐的矛盾掩盖起来。李商隐的《寿安公主出降》这首诗,就是针对此事而发。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古代的沩水地方,听说有贤淑的公主。节度使派精锐部队,从常山出发前来迎娶。
对皇上的尊严和权威,臣下本有一些忧惧。而今他态度略为恭谨,理应当下嫁寿安公主。
宗室的女子下嫁藩镇,像古代和亲似的屈辱。对一个节度使的隆恩,超过了对待宗室的礼遇。
京郊以外的四方,还存在许多藩镇割据,像这样的婚礼呀,恐怕将没有完了的时候!
注释
(1)沩水:妫水,河流名,今山西境内,传说帝尧在这里把两个女儿嫁给舜。
(2)贞媛:品德纯正的女子。
(3)常山:郡名,今河北正定,为成德节度使治所。
(4)索:娶。
(5)迷帝力:不懂得皇帝的权威。迷,分辨不清。
(6)分:理所当然。
(7)王姬:王女,指寿安公主。
(8)和强虏:跟强敌和亲。古代统治者把宗室女子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称为“和亲”。
(9)殊:异,这里有“超过”的意思。
(10)本枝:这里指皇帝的宗室。
(11)四郊:指京城以外各地。
(12)垒:营垒,代指割据的藩镇。
(13)此礼:指像寿安公主下嫁节度使这种事。
(14)无时:没有完了的时候。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寿阳曲·夜忆
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
寿阳曲·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寿阳曲·新秋至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寿阳曲·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寿阳曲·云笼月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寿阳曲·别珠帘秀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寿阳曲·答卢疏斋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
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寿阳曲·秋
萦心事,惹氓词,更那堪动人秋思。画楼边几声新雁儿,不传书摆成个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