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江上》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散曲作品。此曲描写了一幅静美的黄昏秋江图。作者寓情于景,用落雁、孤鹜、残霞、疏林、人家、小舟、渔歌、芦花等意象组合成了一幅清新宁静、温暖祥和的画,表达了作者醉情烟霞、放浪江湖、安于渔樵的生活志趣和精神皈依。全曲语言质朴清丽,感情悠然自得,营造出一种幽静闲适的意境。
天净沙·江上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渔樵情怀是古代士人群体中很受推崇的一种生命状态,这是在现实不得志之时往往出现的一种心态。张可久的现实生活便是时官时隐,《天净沙·江上》这首散曲正是作者隐逸生活的反映。
翻译注释
翻译
平沙落雁嗈嗈鸣叫,孤鹜与残霞似恋恋不舍,对岸稀疏的树林里村舍零零星星。江面上的小船如在画中游动,渔人唱起渔歌,把船儿驶入芦苇荡中。
注释
(1)嗈嗈:象声词,雁叫声。
(2)平沙:水边平地。
(3)依依:轻柔的样子,描述野鸭轻飞的样子。
(4)鹜:野鸭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全文拼音版
天净沙·江上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作者介绍
张可久(1270—1350),浙江庆原路(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曾多次任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至正初年(1341年),为昆山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工散曲,尤善小令,与乔吉齐名。主要作品有《小山乐府》。
张可久的诗
相关推荐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探梅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
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唤回逋老诗魂。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鲁卿庵中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春闺
画楼徙倚阑干,粉云吹做修鬟,璧月低悬玉弯。落花懒慢,罗衣特地春寒。
天净沙·梅梢月
【其一】
黄昏低映梅枝,照人两处相思,那的是愁肠断时。弯弯何似?浑如宫样眉儿。
【其二】
西风落叶长安,夕阳老雁关山,今古别离最难。故人何处?玉箫明月空闲。
天净沙·江亭远树残霞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天净沙·为董针姑作
玉纤屈损春葱,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