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春日乡村的生机景象与儿童放风筝的欢乐场景。前两句以"草长莺飞"、"杨柳醉春"的拟人化描写,展现早春二月的盎然生趣;后两句捕捉"散学儿童"与"东风纸鸢"的动感画面,将自然春色与人文活动巧妙融合。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象鲜活灵动,通过"醉"字、"忙"字等点睛之笔,传递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赞美,体现了清代文人诗中的民间情趣。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村居》此诗作于道光年间(19世纪中叶),时值鸦片战争后社会动荡,诗人隐居乡村寻求心灵慰藉。作品继承宋代杨万里"诚斋体"的童趣诗风,又融入清代绘画的细腻观察,其"放纸鸢"的民俗场景真实反映了江南地区春季习俗,现江苏常熟尚存诗人故居及诗碑,该作亦被编入现代小学语文教材,成为传播最广的古代田园诗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1)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2)醉:迷醉,陶醉。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散学:放学。
(5)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全文拼音版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介绍
高鼎(1828—1880),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拙吾诗稿》等。
相关推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