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宋元时期无名氏创作的一首七绝民歌,为施耐庵《水浒传》所引。诗中通过大旱之年农民和贵族子弟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全诗语言形象,对比鲜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赤日炎炎似火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赤日炎炎似火烧》这是一首宋末元初的民歌,见于元末明初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原诗无题,大概是施耐庵收集整理的。
翻译注释
翻译
火红太阳当空照,天气热得像火烧。田里禾苗没水灌,大半干死已枯焦。
农民个个心里急,好像心里把开水烧。可是那些官僚子弟们,却在荫凉处轻轻把扇摇。
注释
(1)赤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非常强烈。赤日,烈日,唐代杜甫《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2)野田禾稻:田野里的庄稼。野田,田野。稻,一作“苗”。
(3)半枯焦:大半都枯黄。枯焦,枯黄,这里用来形容禾苗快要干枯死了。
(4)如汤煮:像用开水在煮—样不安难受,比喻焦急。汤,滚开的水。
(5)公子王孙:官僚、地主的子子孙孙,此处泛指剥削阶级子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赤壁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谷安禅师塔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赤壁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赤枣子·风淅淅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赤壁图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遗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夜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澹云闲今古同。
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
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赤枣子·惊晓漏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
禁门钟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
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岁月惊心,功名看镜,短鬓无多绿。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