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是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用陶潜《还旧居》韵,含有深意,“故园”两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动乱现实和诗人的悲愤心情;“秋入”两句,交代这次离均阳南去的路线和时间;“东西”两句承“行人”表明诗人当时行踪飘忽,感到天下之大,竞难觅一个安身之所;“勿云”两句,写建炎元年,陈与义仓皇出逃的事;“可怜”以下四句,感叹自己形单影只,值此凶年,漂流到此相依;最后四句回应开首,感叹山河破碎,路长体衰。这首诗无论就写实的手法,还是就沉郁悲壮的风格来说,都明显地受到杜诗的影响。
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
故园非无路,今已不念归。
秋入汉水白,叶脱行人悲。
东西与南北,欲往还觉非。
勿云去年事,兵火偶脱遗。
可怜竛竮影,残岁聊相依。
天涯一尊酒,细酌君勿催。
持觞望江山,路永悲身衰。
百感醉中起,清泪对君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陈与义避乱,自河南南逃,于建炎二年八月至均阳,秋天又离均阳再往南到岳州。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金人已牢牢控制着北中国的广大土地,而且还不时向南进逼,时势岌岌可危。而《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此诗创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作者秋离均阳(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去岳州(州治在今湖南岳阳)时,作者时年三十九。
翻译注释
翻译
并不是不想或不愿回去,而是有路已回不去了。
秋天汉江的江水澄清,落叶让人显得格外悲惨。
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难以找到一个安身之所。
去年金兵袭邓州,我仓皇出逃,奔入州南数里的南山中躲避。
我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兵火遍地也无依无靠。
浪迹天涯在此饮酒一杯,待我细细品尝不要催我。
举着酒杯遥望大宋江山,但只怕是路长体衰。
在这百感交集之时,我只能挥泪与你左通老告别。
注释
(1)左通老:名号事迹均不详。
(2)念:亦做“愿”。
(3)汉水:即汉江,为长江最大的支流。
(4)叶脱:树叶掉落。
(5)勿云去年事,兵火偶脱遗:指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袭邓州,陈与义仓皇出逃事。是年末,诗人自邓州出奔,明年正月初,陈与义逃至房州,复遇金兵,仓皇奔入州南数里的南山中躲避,春末始出山。其《房州遇虏人南山》云:“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厘。”
(6)竛竮:即伶俜,指孤单,孤独。
(7)残岁:此处似不宜解作岁将尽。残,可解作凶恶,此指当时兵火遍地。
(8)催:亦做“推”。
(9)觞:酒杯。
(10)君:指左通老。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陈与义的诗
相关推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同声歌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慄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纳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
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
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
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同德精舍旧居伤怀
洛京十载别,东林访旧扉。
山河不可望,存没意多违。
时迁迹尚在,同去独来归。
还见窗中鸽,日暮绕庭飞。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