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

〔唐代〕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作品简介

《兰溪》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兰溪春景为背景,前两句写碧波荡漾、兰花飘香的江南暮春风光,后两句联想到屈原流放潇湘的典故。诗人借屈原的遭遇,含蓄表达对高洁之士命运多舛的感慨,也暗含自身宦海浮沉的怅惘。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在写景中融入历史沉思,是杜牧咏史怀古诗的典型风格。

创作背景

《兰溪》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可能作于杜牧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期间(约公元850年)。杜牧素有济世之志,但因党争倾轧,仕途坎坷,多次外放。诗中“兰溪”或为睦州境内景致,而“楚国大夫”的联想,既是对屈原的追怀,也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末句“应寻此路去潇湘”以含蓄笔法,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无奈。

翻译注释

翻译

春末的兰溪碧波浩荡,倒映水边的兰花在雨中散发幽香。

当年屈原被放逐憔悴南行时,或许正是沿着这条路走向潇湘。

注释

(1)兰溪:溪水名,一说在湖南,与诗中“潇湘”呼应;一说在浙江,杜牧曾任睦州刺史,熟悉此地。

(2)泱泱:水面广阔的样子。

(3)楚国大夫:指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后遭流放,行吟泽畔,终投汨罗江(属潇湘流域)。

(4)潇湘:湖南境内的潇水与湘江,泛指屈原流放所经之地。

全文拼音版

lán
lánchūnjìnyāngyāngyìngshuǐlánhuāxiāng
chǔguóqiáocuìyīngxúnxiāoxiāng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兰陵王·柳

〔宋代〕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丙子送春

〔宋代〕刘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谩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宋代〕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兰陵王·卷珠箔

〔宋代〕张元干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兰陵王·江行

〔清代〕董士锡

水声咽,中夜兰桡暗发。残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杨手漫折,难结,轻帆一叶。离亭远,归路渐迷,千里沧波楚天阔。

除寒乍消歇。剩雾锁花魂,风砭诗骨。茫茫江草连云湿。怅绿树莺老,碧栏蜂瘦,空留樯燕似诉别,向人共愁绝。

重叠,浪堆雪。坐缥缈浮槎,烟外飞越。衔山一寸眉弯月,照枉渚疑镜,乱峰如发。扁舟独自,记旧梦,忍细说?

〔清代〕郑板桥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兰花

〔元代〕方回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明代〕徐渭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