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

(1)征:一本作“行”。

(2)始:才。

(3)归:回家。

(4)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5)阿谁:古人口语,意即“谁”。阿:发语词。

(6)遥看:远远地望去。

(7)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8)松柏:松树、柏树。

(9)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高坟。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10)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1)雉:野鸡。

(12)中庭:屋前的院子。

(13)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14)旅葵:葵菜,嫩叶可以吃。

(15)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6)飰:古同“饭”。

(17)羹: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18)一时:一会儿就。

(19)贻:送,赠送。一本作“饴”。

(20)看:一本作“望”。

(21)沾:渗入。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

shícóngjūnzhēng
shícóngjūnzhēngshíshǐguī
dàoféngxiāngrénjiāzhōngyǒuāshuí
yáokànshìjūnjiāsōngbǎizhǒnglěilěi
cónggǒudòuzhìcóngliángshàngfēi
zhōngtíngshēngjǐngshàngshēngkuí
chōngchízuòfàncǎikuíchízuògēng
gēngfànshíshúzhīāshuí
chūméndōngxiàngkànlèiluòzhān

作品简介

《十五从军征》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杰作,中国最早的"反战诗"之一。全诗以"十五从军"与"八十得归"的惊人对比开篇,通过"松柏冢累累"的家族噩耗、"兔入雉飞"的家园荒芜、"旅谷旅葵"的野生景象,层层递进至"羹饭熟无亲"的情感绝境,终以"泪落沾衣"的无声悲怆作结。诗人以白描手法展现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摧残,其"家-冢"的空间转换与"饭熟贻谁"的反诘,在80字中完成震撼人心的史诗性叙事,被誉为"汉乐府中最具现代批判意识的作品"。

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此诗收录于南朝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反映汉武帝时期(前2世纪)频繁征伐造成的民生苦难。诗中"旅谷旅葵"指野生的谷和葵菜,"狗窦"为狗洞。作为中国叙事诗的早期典范,其"十五-八十"的极端时间跨度影响了杜甫《无家别》,现代诗人艾青称:"这首民歌用最经济的文字,画出了战争最残酷的后果。"

相关诗文

郑风·子衿

〔先秦〕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秦风·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