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襄阳怀孟浩然

〔唐代〕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楚山的碧峰巍峨,汉水的碧波浩荡。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进入孟氏的诗歌,结成秀丽的形象。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我爱孟氏的诗歌,来到孟氏的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清风没有人继承,黄昏空留下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南向鹿门山遥望,仿佛有霭霭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不知他隐居何处,只看见云树苍茫。

注释

(1)岩岩:高耸貌。

(2)汤汤:浩荡貌。

(3)象:形象,有形之物。

(4)讽遗文:吟咏孟浩然流传下来的诗篇。讽:吟咏。

(5)鹿门山:在襄阳城东南,孟浩然曾隐居于此。

(6)蔼:树木茂盛貌。

游襄阳怀孟浩然拼音版

yóuxiāngyáng怀huáimènghàorán
chǔshānyányánhànshuǐshāngshāng
xiùjiéchéngxiàngmèngshìzhīwénzhāng
jīnfěngwénrénzhìxiāng
qīngfēngrénkōngxiāngyáng
nánwàng鹿ménshānǎiruòyǒufāng
jiùyǐnzhīchùyúnshēnshùcāngcāng

作品简介

《游襄阳怀孟浩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首联山水相对,第二联接前联之笔,由描写山水转入对孟氏诗文进行赞誉。第三联写明白氏来襄阳的原因,第四联描写了故居的坏境,末二联承接第四联的情绪,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传达下来。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叙事较为理性,后半部分毫无过渡地陡然转入感性的喟叹,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

《游襄阳怀孟浩然》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有可能作于贞元年间,居易之父白季庚任襄州别驾时。诗人为了表达对这位风清旷恬淡而又不乏飘逸之气的前辈涛人的赞扬与怀念之情而写下这首诗。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唐代〕李白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唐代〕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同孟浩然宴赋

〔唐代〕王迥

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

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