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除夕这一传统团圆节日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已故慈亲的深切悼念与无尽悔恨。首联“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以平实语言追忆往昔天伦之乐;颔联“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形成强烈对比,直抒永别之痛;颈联“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通过具体行为描写,展现物是人非的哀伤;尾联“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以痛彻心扉的悔悟作结。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无华,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普遍人生憾事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伤心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
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伤心》此诗作于袁枚六十三岁时(约乾隆四十年左右),具体创作年份待考。袁枚早年辞官隐居随园,事母至孝,其母章氏去世后,诗人始终沉浸在悲痛之中。除夕本是阖家团圆、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诗人于此日格外思念亡母。诗中“椒酒”指古代除夕向家长献椒实浸制的酒以示祝寿的习俗,如今却只能“虚供”,凸显了诗人面对传统仪节时的物是人非之感。袁枚在此诗中抛弃了其一贯倡导的“性灵说”中追求清新灵巧的一面,展现出至情至性的本色,是其悼亡诗中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伤心六十三年来每年除夕,都是在慈亲身边一起过。
如今却已与慈亲天人永隔,又是一年除夕除了懊悔又能做什么?
奏起素琴只觉时间流逝太快,献上椒酒涕泪不止。
回想当初侍奉慈亲的欢乐日子,真有如一刻千金般的珍贵,但是我总是把它白白浪费过去了。
注释
(1)慈亲:慈爱的父母。
(2)恨:懊悔。
(3)椒酒:用椒浸制的酒。中国民俗文化之一,农历元旦向家长献此酒,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飏。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伤友
可怜桂树枝,怀芳君不知。
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
伤愚溪三首
【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其三】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伤心行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愚溪三首·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伤愚溪三首·其三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伤愚溪三首·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伤辽东战亡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