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唐代〕温庭筠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想要问你在思念什么?在这艳丽明媚春之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回来的晚门口寂静无声,蝴蝶采完花粉缓缓的飞过高墙。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窗外燕子双飞,千万条绿杨柳枝低垂。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屏风上的吴山辽阔幽远,楼中羌笛声声悲凄。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珍贵的书信不知道该寄往何处,香车有来的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要把这草景与树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际,排解心中忧愁。

注释

(1)迢递:天高气清的样子。

(2)青琐燕: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3)屏:指屏风。

(4)吴山:吴地的山,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

(5)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

(6)宝书:珍贵的书信。

(7)香毂:古人乘坐的车。

(8)将:连词,与、和之意。

(9)彩:一作“影”。

(10)相:递相,先后。

(11)添:一作“将”。

(12)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春日拼音版

chūn
wènjūnsuǒtiáoyànyángshí
ménjìngrénguīwǎnqiánggāodiéguòchí
shuāngqīngsuǒyànqiānwàn绿yáng
píngshàngshānyuǎnlóuzhōngshuòguǎnbēi
bǎoshūchùxiāngyǒulái
cǎojiānglíncǎixiāngtiāndàiméi

作品简介

《春日》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且点明了时间、地点;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羌笛悲凉,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此诗笔墨挥洒,色彩趋于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

创作背景

据“无寄处”并不知李程去处的情形判断,《春日》此诗约创作于宝历三年(827年)春李程罢相以后,是作者为抒发相思之情而创作的咏春诗。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温庭筠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春寒

〔宋代〕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春暮

〔宋代〕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春赋

〔南北朝〕庾信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春游南亭

〔唐代〕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春愁

〔唐代〕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