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代〕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作品简介

《江城子·癸酉春社》是南宋词人王炎所写的一首词。该词的上片写“老大逢春”的情绪,上片情中写景,以景衬情,用双飞之燕衬独处之人,足见其孤独寂寞。下片描写人的活动,表现了作者人老心不老,犹想学少年的情怀。这首词抒写“老大逢春”的怅惘情怀,微婉缠绵,颇具婉转妩媚之美,但词中感情却浓而不粘,哀而不伤。

创作背景

古代春社,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其时正当春分前后,是古人春天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又兼有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故颇隆重热烈。癸酉,为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此时词人王炎七十五岁。词人于社日有感而写下了《江城子·癸酉春社》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清的碧波渺远,日光闪耀,柳条随风轻摆,青草茂盛。已经是垂暮老人了,却遇到春色,这种滋味有谁知道呢?竹帘都垂下来,庭院里一片安静,只有我一个人,无聊地看着一对燕子比翼双飞。

害怕寒冷没敢换上春衫,春日到郊外踏青的时候懒于和其他人相随。摆上春天地里的野菜和做熟的山里的野味,农家酿的酒可以随便些。人老了,不敢多喝,没有醉倒在花丛中,花儿没有说话,却笑话我痴。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原为单调,至苏轼始变为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2)癸酉: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

(3)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4)渺渺:远貌。

(5)晖晖:晴明貌。南朝陈·江总《燕燕于飞》:“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

(6)依依:茂盛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7)离离:分披繁茂貌。

(8)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9)踏青:春日郊游。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地因时而异:一说正月初八,一说二月二,一说三月三。后世多以清明春游为“踏青”。

(10)野蔌:野菜。

(11)山肴:野味。

(12)酿:此指酒。

全文拼音版

jiāngchéng··guǐyǒuchūnshè
qīngmiǎomiǎohuīhuīliǔcǎolǎoféngchūnqíngyǒushuízhīliánchuítíngyuànjìngrénchǔyànshuāngfēi
qièhánwèigǎnshìchūnqīngshílǎnzhuīsuíshānyáocūnniàngcóngxiànghuābiānpīnzuìhuāxiàorénchī

作者介绍

王炎(1138—1218),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调崇阳主簿。张栻帅江陵,邀入幕府。后授潭州教授,改知临湘县,受学于南轩先生。庆元四年(1198年)为实录检讨官,寻转著作佐郎,以荐知湖州。官至军器监,中奉大夫,赐金紫,封婺源县男。与朱熹颇有交谊。所居在武水之阳,双溪合流,因以为号。嘉定十一年(1218年)卒。

王炎的诗

相关推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宋代〕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宋代〕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江城子·阶前流水玉鸣渠

〔金代〕段成己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江城子·观别

〔金代〕元好问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扬,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界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金代〕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